股份公司和经济危机

17世纪,荷兰人突然不可救药地迷恋上了郁金香——有如中国大陆上世纪90年代迷恋君子兰一样。不一样的是,荷兰人有上市公司这个大杀器。1636年,郁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证券交易所上市,所有人为郁金香股票陷入疯狂。不仅如此,疯狂的荷兰人居然创造出来“期货选择权”,不但买卖现有的郁金香球茎,而且还要买卖1637年未上市的球茎,甚至推出杠杆允许买空卖空!于是,一株名贵的郁金香球茎“奥古斯都”的价格被推高到了6700荷兰盾(Gulden),要知道,普通荷兰人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一株球茎相当于普通荷兰人45年的工资!足以换取阿姆斯特丹运河边上的一栋豪宅(相当于北京城东三环的一套大宅)。1637年2月,郁金香股票泡沫骤然破灭,民众信心受到极大打,雄霸天下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为此遭受重创。

1720年,英国的南海公司(the South-Sea company event)通过定向发行新股的方式收购英国国债,在此之前,英国王室为战争导致的3000万英镑的债务头疼不已,经过多方协调操作,采用“债转股”的方式,将债权人的国债票据转化为南海公司的股权,同时授予南海公司以南美洲的特许贸易经营权,让债权人有了获取更高收益的期望——这笔金融运作放在今天也是可圈可点。问题在于,贪婪的南海公司经营者为了拉高股价,推出了认购证这样的金融杠杆,假如一只股票面值100英镑,购买认购权证只需要支付1英镑,之后在一段时间内交足就可以。股票的认购权同时也能够随意出售——这就相当于100倍的金融杠杆。在南海公司开发南美洲贸易前景的刺激下,确切地说,是在不切实际的发财梦想刺激和经营者后台运作的推手下,股民开始疯狂操作,直至泡沫破碎。这些股民中,就有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Isaac Newton),据说他第一次入场就赚了5000英镑,但第二次则大亏了20000英镑,这相当于牛顿在皇家铸币局10年的工资,他哀叹道:“我能算准天体的运行,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

英国南海公司和法国密西西比公司股票的相继崩盘让英法政府上下谈股色变,在之后的100多年中,几乎没有新的股份公司获得批准。这也是美国成长和崛起如此顺利的原因之一。从1636年到2008年,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带来的泡沫和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人类社会,使得政府的各类监管越来越严格,不过,股份公司制度的本质并无变化、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