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解读:
很多公司的审批流程将关注重点放在审批过程,流程表单的设计聚焦在审批层级和审批环节,以达到控制成本和风险的目的,却忽略了业务基本信息、业务管控信息的呈现,忽视了审批人员的管理需求。很多流程的表单也基本类似,就是审批人员的签字表,这是不对的。
(1)表单不仅仅是审批签名记录表。
(2)表单是……
a) 流程执行的载体。
b) 流程信息化1.0,是高质量信息化的基础。
c) 业务操作平台。
d) 工作经验和知识的“蓄水池”。
e) 本业务管理思路及精细化水平的体现。
所以,流程设计和优化的结果最终一定要体现在表单上。
那么,流程表单设计应遵循什么原则呢?
原则1:流程表单要受控
很多企业各部门都可以根据临时需要设计各类表格,结果企业存在很多部门导向的表格,这些表格的必要性值得怀疑,而且很多表格之间是重叠的甚至冲突的。所以,企业流程表单应该是统一管理和受控的,这样有利于确保表单的有效性和整合性。
原则2:流程表单要IT化
尽可能把所有的流程表单都设计到IT系统中,这样便于信息的处理。即使对于部分表单还无法实现IT系统化,也要尽可能通过EXCEL实现基本的电子化,避免大量使用纸质表单。
原则3:流程表单要精简
虽然流程表单化很重要,但并非说表单越多越好。表单一定要尽可能整合精简,同一项工作尽可能减少表单的数量。我发现有的公司在工作申请时需要填写一个申请表,下一个部门处理后又要提供一个正式的信息反馈表,其实这两个表格完全可以整合成一个表格。
原则4:流程表单要可落地
之前,我曾经给某个企业提供营销人员拜访流程标准化工作服务,其中就包含设计《营销人员拜访报告》。第一个版本设计时考虑得非常周全,每次拜访报告需要分10个大类,每一个大类又按照个性的结构化数据分析结构填写信息,这样整个拜访报告需要填写70个信息。在与营销团队代表充分沟通后,最终版本只保留了10个大类。因为大家一致认为,在该公司以前没有填写任何拜访报告的情况下,一下子要求所有销售人员每日拜访完都要填写包含70个信息的表单简直就是噩梦。前半年不如先要求大家思考10个大类的问题,所有的销售人员能基于10个方面去拜访和思考、总结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至于每个大类应该如何细化分析,可以采取逐步细化的思路,而非一步到位。所以,表单的设计不能完全基于理论要求,而是要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以价值落地为最终目标。
原则5:流程表单要素齐全
一个表单一般包括:表单名称、版本号、表头信息、具体内容信息、签批意见、填表说明等要素,常备忽略的信息是填表说明。
一般填表说明包括名词解释、流程简要说明、授权说明、特殊情况说明、各重要信息填写指引、相关标准说明等。
另外,有些企业在设计流程表单时还存在一个误区,特别是需要关联附件时,比如订单审批流程,一般包含合同/技术协议等附件。有些企业在设计订单审批表时,仅仅体现了签批信息,说白了仅仅是一个“签字表”,具体每一个审批人还是要打开附件查找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去审批。这是极其错误的,流程表单应该尽可能把所有业务的核心信息体现出来,可以让商务助理/信控专员把初步处理的信息填写到表单中,各专业负责人基于这些信息就可以进行审批,如果想进一步了解额外细节再打开附件。
原则6:流程表单展示要有层次
流程表单内容根据需要可以包含很多信息,但展示一定要有层次,这样才让使用者感觉表单简单易用。
一般而言,在设计表格的时候需要根据多个纬度对信息进行层次设计,比如信息属性、必填信息与可选信息、不同填写部门关注信息、一般信息和特殊信息、不同业务类型信息、重要度优先级等。
一般区分层次的方法有:通过边框的形状、通过色块颜色、通过字体属性(包括粗体、颜色、大小等)来区分。
原则7:流程表单要集成设计
流程表单不是孤立的,所以,流程表单之间一定要充分考虑其逻辑关系,尽可能实现信息的整合集成。
比如计划管理体系设计的相关表格:年度经营计划表、各预算计划表(出货/资金/人力/费用)、季度计划表、月度计划表、各事业部计划表等,即使有很多个部门使用表格,也都需要大家站在计划整体管理的角度去设计,确保信息一次录入全局使用,确保基本信息框架的一致性,便于信息处理分析,并通过公式进行信息的自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