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粉丝做出鱼翅的味道
有一次给一家医药企业做咨询,项目结束后客户董事长很高兴,请我们在当地一家很高档的饭店吃饭,席间每人上了一小碗汤,当然文雅点儿应该叫羹,很好喝。我这个人对美食不敏感,但毕竟也是江湖多年,看到是小碗马上想到很珍贵,看到有“粉丝”马上就明白是鱼翅。
几百元一小盅的鱼翅羹,用天九翅做出的叫“货真价实”;把青片翅做出天九翅的味道,那是厨艺高超;如果能够把粉丝做出鱼翅的味道呢,那就是巧夺天工……
你的产品是粉丝,还是鱼翅?
你是将粉丝当粉丝卖了,还是将鱼翅当粉丝卖了,还是把粉丝当鱼翅卖了?
有的企业把粉丝当作粉丝卖,竞争激烈了不好卖,就上三板斧——打折、促销、送红包。结果导致粉丝的价格越来越低。不卖,企业亏本;卖出去了,企业也亏本。其实,正因为产品不可能十全十美,才要策划,很多销售好的产品正是策划出来的,而不是刚研发出来就十全十美。
有的企业产品本身非常好,是一类新药,效果可靠,但是产品优势的挖掘、表现和传播不够,明明有可能卖到5个亿的产品结果卖到8000万还挺高兴,真是有些遗憾。
其实很多国内企业有不少好产品,但是这个“好”要挖掘出来、表现出来才行:有些企业的产品表面看起来不是特别好,但这只是现有医学理论认为它的需求量不是很大,而医学是发展的,很可能医学的发展会令其重获新生。
自序
把粉丝儿做出鱼翅的味道
我们做医药的同道经常会有些自豪:做过医药营销的人还有什么事做不了呢?但实际上,很多行业在营销理念上走在了医药的前面,看看我们身边的例子:德青源鸡蛋、有机蔬菜、特仑苏牛奶……
这些我们熟悉的高端产品都做得不错。为什么我们做不出精品?
核心原因是前些年的医药营销环境不需要太专业,造成企业只看到了药品的商品属性,而忽略了药品的专业属性。所以粉丝就是粉丝,鱼翅看起来像粉丝,所以也就成了粉丝。而卖粉丝和卖鱼翅的指导思想是不同的。
从业多年,也做过几小碗鱼翅羹,并且开发了一些模型和工具,虽是一孔之见,但仍希望对业界同道有所启发。
我坚持,
今后30年靠“专业来升级”。
我坚信,
出来混,是要懂点儿专业的!
我坚守,
要把粉丝做出鱼翅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