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市场法(相对价值基础法)

市场法是指利用市场上相似或类似的企业的近期交易的公允价格,经过类比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之后,而得到的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结果。

应用市场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其前提条件是在一个交易完善活跃的市场上进行,并且该市场信息资料较为公开,且易于获取;二是选取的对比的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无论在主营业务、企业规模、目标市场等方面具有较充分的可比性,尤其是在具体的比较指标和参数上。

目前市场法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可比公司分析法和可比交易分析,其中又以可比公司分析更为常见。

(一)可比公司分析法

可比公司分析法是以选取具有可比性的参照公司,在市场上的当前交易股价和财务数据为基础,选出一组具有可比性的估价指标和比率系数,然后用这些比率作为乘数计算得到目标企业的股权价值或者企业价值。如果拟估值的目标企业属于多元化企业,则可以分别对其各个不同的业务板块,选取不同的可比企业,分别进行各业务板块的价值评估,之后将汇总修正,形成目标企业的整体的价值。

可比公司分析法的基本思路如下:

第一,选择可比公司。可比公司通常是指与目标公司所处的行业、公司的主营业务或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资本结构、市场环境及风险承受度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公司。实务中,一般要先初选一轮,然后再进行聚焦,直到挑选出可比条件最优的参照公司,数量以4~5家为好。

第二,选取或计算可比公司的估值指标。一般情况下,常用的可比公司估值指标有两类:

一是基于市场价格的乘数指标。常见的乘数指标有市盈率(Price/Earnings,P/E)、市净率(Price/Book Value,P/B)、市销盈(P/S)等。

二是基于企业价值的乘数。企业价值代表企业股权所有者和债权所有者的总价值。对于具有不同杠杆水平的企业价值的比较,则基于企业价值的估值乘数更合适。常用的企业价值估值乘数有EV/EBIT、EV/EBITDA、EV/FCF等。其中,EV为企业价值,EBIT为息税前利润,EBITDA为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FCF为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对于一些特殊的行业,有时需要使用符合该行业特点的估值指标,如EV/产能、EV/装机容量、EV/矿产储量、EV/点击量、EV/Sub(用户数)等。

第三,运用选出的相关乘数计算适用于目标企业的可比指标。通过计算,选取可比公司的可比乘数指标的不同年度的平均值或中位数,作为计算目标企业可比指标的参考值。在计算可比公司可比指标的平均值或中位数时,还需要注意剔除其中的异常值(如负值、异常大值、异常小值等)。

第四,计算目标企业的企业价值或者股权价值。用第三步中计算得到的可比指标值乘以目标企业相应的价值乘数指标,从而计算出目标企业的企业价值(EV)或者股权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目标公司技术、资金、人力、市场等实力比较雄厚,未来发展前景很好,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则可以在计算得到的可比指标的平均值或中位数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上浮。

1.市盈率法(P/E)

(1)市盈法概念

市盈率(P/E)等于企业股权价值与净利润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市盈率=每股价格每股净利润,或者市盈率=股权价值净利润

市盈率法是目前股权市场应用最为普遍的估值指标。投资时经常会用到静态市盈率和动态市盈率。静态市盈率计算公式中使用的净利润是企业上一财年度的净利润;而动态市盈率则使用的是最近四个季度的净利润值。动态市盈率反映的信息比静态市盈率更贴近企业实际。

在使用市盈率法估值时,一般先选择一组可比公司,计算可比公司的市盈率的平均值,以该市盈率作为目标公司估值的市盈率倍数,乘以目标公司的净利润或者每股净利润,从而得到目标公司的股权价值或者每股价值。

(2)使用市盈法估值时注意的问题

①市盈率法假设前提

​ 可比公司必须是上市公司,股票能够公开发行。

​ 交易市场是成熟完善的。

​ 宏观经济处于平稳时期,证券交易市不处于大起大落的时期(即股票市不处于价值严重高估或严重低估)。

②市盈率修正问题

市盈率修正问题分为两类:

一是如果目标公司是非上市公司,存在股票变现难、风险较大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可比指标数值乘以一个流动性折扣系数。

二是选择可比企业的时候,经常找不到符合条件的可比公司,尤其是要求的可比条件比较严格,或者同行业的上市企业很少的时候,经常找不到足够的可比公司。该情况下,需要采用修正的市盈率。

修正市盈率计算公式为:修正市盈率=实际市盈率(预期增长率1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