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Anatomy of a Merger: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for Negotiating Corporate Acquisitions《兼并解剖:公司收购谈判的战略与技术》

判断一本书究竟是不是经典,其标准不是看其辞藻是否华丽,也不是看其篇幅的长短,而是看其所包含的道理与知识是否能在岁月洗礼之中还仍旧熠熠生辉。这本《兼并解剖:公司收购谈判的战略和技术》,就是这样一部历经岁月却依旧光彩的经典之作。

本书写作于20世纪70年代,正值第三次并购浪潮刚刚结束。越来越多企业家和投资者已然闻到了并购交易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利益的迷人香味,于是争相投身于并购事业之中。而本书作者詹姆斯·弗洛伊德作为活跃在一线的并购律师,对于并购交易早已驾轻就熟,再加上其本身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强大的逻辑能力,从而写出了这本时至今日美国并购律师几乎人手一本的王牌工具书。可见其对于美国并购从业人员的作用之深,影响之大。

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是没有拘泥一隅、人云亦云。本书出版之时的并购市场还不如今日这么完善,大家都还没用注意到并购谈判也是一门艺术这个事实,专门论述谈判与战略的书籍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的律师在参与并购交易时也多用律师思维去思考问题,并没有认识到并购交易的实质,反而陷入难以直击交易内核的怪圈。面对这一广大的并购律师百思不解的问题,作者却在本书中一语点破。他认为并购交易就是一个不断平衡各方利益,不断妥协的过程。而律师在交易中的身份不仅只是律师,还要随时能把自己当成“业余的会计师”“业余的银行家”,换句话说就是跳出自己的律师身份,用不同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作者甚至还提到,律师在谈判中要想真正地走近并购交易,就应该将自己至于该公司的CEO的位置来考虑,甚至要比该公司的CEO还要了解这项交易。如此便能更加了解该交易的战略目的与架构,寻找到真正需要的谈判点。这个观点经过长久以来的反复实践也被证明是十分正确的,在今日了许多专业书籍中也有多次提及。

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是忠于实务,善于剖析。作为美国律师案头的必备工具书,本书必定是专业性与实操性都异常出色的。詹姆斯·弗洛伊德先生首先探讨了初步谈判在收购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并对于许多收购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做出了概括和解析。而在本书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对于实质性问题的论述与解答,比如收购协议、议价技巧及陈述与保证等。作者通过对此类问题的深入探究与剖析来讨论律师如何在并购活动中发挥作用,提出企业并购谈判策略的战术使用将直接影响交易结果这一观点。而在对于目标公司的选择与谈判中,不应把其当成对手与敌人,而应把其当成伙伴与朋友,因为收购方与目标公司之间的利益并不矛盾,大家都是怀着同样的目的才坐在同一张谈判桌上讨论问题。这一点与现代并购理论中的“双赢”观点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是极具战略视野且与时俱进。本书通篇语句精炼,对于案例的解析与描述生动翔实,整本读完颇给人以气质磅礴之感。作者在全书反复强调战略的重要性,作者以谈判话题贯穿始终,涉及了并购交易的各方各面,将并购交易的各个部分连成了一个整体。当时的作者就已认识到并购日后一定会作为企业扩张的重要方式潜力无穷。本书写作之时美国的并购监管法规正在不断地变化之中,SEC的监管方式也在不断进行调整。本书并没有将其所含内容限定于特定的时间背景之下,其对于书中案例的精彩分析到今日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本书的倒数第二章中作者还强调,作为律师,无论置身于哪一种交易之中,一定要知道双方所争执不下的症结在哪,并且要明白交易究竟为什么发生。如此才能真正地领悟到并购谈判的真谛。

除以上几点以外,本书对于各类并购协议的分部解读也是非常精彩的,而交易双方谈判结构,文件起草和法律考量方面的内容对于我们今日的并购活动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书中关于并购活动流程的叙述运用了大量的图表来进行表达,这种具象化的表达方式在今日可能屡见不鲜,但在当时却并不多见,可见作者的创新意识与自我超越的意识也是非常强烈的。这两种特点在阅读本书时也能非常明显地感受到。阅读过本书的读者们对于本书的评价也是赞誉满满,甚至还有人评论说“这是我所读过的最为详细的并购类书籍,对于任何涉及并购交易的收购律师或投资银行家,都需要阅读它。”

本书作为美国并购类专业书籍的经典之作,流传至今依旧被广大的从业人员所传阅着,足以说明其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而对于中国的并购从业者来说,借鉴他人的经验有利于我们发散自己的思维和开阔自己的眼界。对于近日并购所面临的难以解决或毫无头绪的问题,通过阅读经典之作,反复咀嚼其中内涵,一定可以找到些许的头绪与解决之道。希望每一个阅读过本书的读者都可以掌握好谈判的战略与技术,并在以后的交易活动中运用自如,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