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小企业一般都是单打冠军,在某方面有特长,在很多方面又存在明显的缺陷。但是小企业就是依靠自己的这个特长抓住了市场机会,实现了超常规增长。所谓的特长,就是一种创新性的竞争力。很多人一提起创新就等同于技术上的创新,这是片面的观点。实际上,多数创新并非来自于技术,而是来自于经营。
下面选取了14个企业,其中部分企业是本书的案例。表2-2列出了这14个企业在起步时的创新之处,这也是它们竞争力的源泉。
表2-2 创新塑造竞争力
战略驱动力
为什么小企业有了“一招鲜”,就能“吃遍天”呢?这样的成功是否来得太容易了?有没有普遍适用的价值?
回答这个问题,就涉及到战略驱动力的问题。任何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需要战略驱动力。所谓战略驱动力,就是企业战略能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例如,一个非常好的产品、一个非常有号召力的品牌、一个非常好的渠道、一种特殊的经营模式等,都可以成为战略驱动力。
企业一旦确定了战略驱动力,就需要围绕这个战略驱动力配置自己的资源、整合社会资源,让自己能够调动的一切资源都团结在战略驱动力这个核心的周围,战略驱动力才能发挥作用。
以谭木匠为例,当谭木匠公司开始使用“谭木匠”这个品牌,并且决心摆脱低价格的地摊货的命运时,它就踏上了构建战略驱动力的道路。想卖一个好价钱,必然要求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制造工艺精益求精,消费者不是傻瓜,不会花大价钱去购买制作粗糙的梳子。此外,谭木匠还必须为自己寻找好的销售场所,因为销售场所的好坏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档次的印象。如果拿到地摊上去卖,再怎么吆喝也卖不出好价钱。这时,谭木匠就想到了要通过专卖店卖梳子。
但如果要开专卖店,又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专卖店的地点和装修陈列。谭木匠选择在商业区,设计了很有中国特色的装修形式。
第二个问题,必须有足够多的产品。否则,店里空荡荡的,岂不是弄巧成拙。于是谭木匠就设计出了一系列款式各异的木梳和镜子,价格从高到低,“总有一款适合你”。
第三个问题,开店数量。谭木匠如果只开一家店,销量就会非常有限,成本也降不下来;如果开很多家店,形成连锁店固然能扩大销量,但是谭木匠公司既没有这么多的资金,也没有这么多的人才。于是,谭木匠公司想到了特许经营的办法,调动了社会资源,让有钱、有志于做小买卖的人都加入进来,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当谭木匠发展起来之后,产品线突破了木梳和镜子,向其他小型木制品延伸,就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了。正是由于上述一系列环环相扣的过程,以谭木匠品牌为主导的业务发展方向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了。这就是“谭木匠”品牌这个战略驱动力起到的作用。
对其他企业来说也是如此,抓住一个关键的“点”,即战略驱动力。围绕战略驱动力构建起一套匹配的企业运作体系,竞争力就出来了,就达到了“一招鲜、吃遍天”的竞争效果。
总结上述小企业“一招鲜,吃遍天”的经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小企业不同于大企业的独特的战略选择。
大中型企业需要进行战略规划来明确企业发展方向、组织企业资源,企业越大越强,资源就越多、选择也越多,所以需要战略规划,使自己从盲目、随意中挣脱出来。
但是小企业的战略更加粗线条,这是由于小企业实力弱、战略选择余地小决定的。小企业应该粗线条地做一些战略规划,主要是明确方向,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然后保持自己敏感、快速的特点,随时调整战略。大企业的战略不能总是变来变去,需要稳定,一般2~4年才修正一次,小企业却可以做到一年修正几次。修正不是放弃,而是使自己原来的战略逐渐明晰化。
战略误区
在实践中,小企业需要克服几个战略误区。
1.小企业要克服的第一个战略误区
过分强调中长期战略规划,束缚了企业快速行动的手脚。
小企业资源少、业务单一、人少,规划的价值因此大打折扣。同时,小企业是一条小船,外部稍微刮一阵大风,就会对企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规划很容易沦为纸上谈兵。一个小小的外部变动就会对小企业产生很大影响,而一个不大的机遇也有可能让小企业上一个台阶。战略规划对小企业确实有一定价值,但主要就是明确一个大致的方向,每个战术性的选择都要在进程中随机应变,决不能让战略规划捆住了手脚。
左宗申在总结自己办企业的经验时,总结道:“我办企业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企业做成什么样的才去干。当时办企业就是因为太穷了,想挣钱。在这个过程当中,做企业的人都有感受,做到第一步的时候,必须去做第二步、第三步,不知不觉企业就做大了。左宗申制定的发展目标就是生产各类热动力机械1000万台。但具体怎么细分,要看每个产品不同的发展、什么多一点、什么少一点,这是灵活掌握、具体把握的问题。”
虽然每次选择都很少,每次的选择似乎都有一些偶然、被迫的色彩。但是,经过一系列选择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再回头看,就会发现所有的这些步骤在整体上包含着某种必然联系,显示出小企业成长的规律性。
2.小企业要克服的第二个战略误区
过分强调循规蹈矩和循序渐进。
小企业在开始阶段磕磕碰碰,赚一点小钱,企业有了很多量的积累,但是还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小企业在发生质变之前的每一天都处于危险中,这是小企业和大中型企业本质性的区别。所以小企业的战略不是求稳,而是求快,一定要敢于冒险,一定要快速行动。这种战略理念是小企业能够“一招鲜,吃遍天”的保障。如果速度慢了,这“一招鲜”就会变得不稀奇了,无法“吃遍天”了。
“一招鲜”
在互联网行业,创新就更加重要了。
互联网的核心实际上是创新,这是互联网前进的动力,而创新的动力实际上来源于小公司。所以,中国互联网如果只靠几个“大家伙”,在互联网形成割据的稳定局面,那么这个行业肯定是死气沉沉的。
互联网公司的企业家往往都是有一定技术背景的人。很多时候,技术出身的企业家都会信奉“技术至上”的哲学,或者有的企业家“地盘意识”很浓厚,一定要自己控股。这样,就没有一种开放的心态,进而就会影响他的学习能力。
企业家是否有开放合作的心态,这个合作包括与投资人、员工、高管合作,甚至和竞争对手合作。开放的心态、积极合作的心态,这是创新的内在源泉,也是互联网企业能否成功和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小企业要做到“一招鲜”,必须要有所创新。小企业如果没有“一招鲜“,顶多能生存,不可能进入突围阶段。
其实创新也不是一件多么神秘的事情。对于有心人,总能发现创新的机会、找到创新的办法。国内绝大多数企业的创新,几乎没有哪个可以称得上是完全创新,一般都是别的企业在其他场合中已经使用过的、现成的“老招术”。但是这些老招术一旦换了一个“时空”,就又在新的地方焕发出了新威力。
特许经营是非常成熟的经营手段。谭木匠引入这种经营模式卖木梳,小肥羊引入这种经营模式开火锅店,它们都通过特许经营扩张了自己的地盘、扩大了销量、树立了品牌。
品牌虚拟也是常见的经营模式。恒源祥在1991年采用这种经营模式,在国内就是一种创新。更具创新意义的是,当时的恒源祥是一家不是很著名的商店,品牌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在恒源祥的品牌虚拟战略中,恒源祥不仅把生产甚至把销售也外包出去,自己只做品牌。恒源祥的做法比耐克还要彻底。
在具体做法上追求实效,这种务实的理念是企业创新力量的助推器。很多企业的创新,看上去不是很华丽、很好看,但是这些做法花钱少、非常朴实,具体效果也非常好。小企业没有本钱,就一定要务实。当一个企业务实的时候,总会找到一些有效的做法,这些有效的做法很有可能是创新的导向。
小企业千万不能追求完美。小企业要追求效果,不需要永远有效,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场合下有效就可以了,不要怕毛病多,现有的毛病可以在以后慢慢改。
小肥羊和谭木匠在刚开始做特许经营的时候,甚至连店面装修都没有统一,这是连锁的大忌,但是它们很快弥补了这个缺陷,业务也蒸蒸日上。这两个企业的连锁管理经验都是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
创新其实就是一个学习和再学习的过程,关键是迈出第一步,然后再改进,经过几次改良就能逐渐掌握精髓,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性的竞争优势。虽然刚开始的每一步似乎都很平凡,但是迈出几步之后,回过头再看,就会发现创新的力度还真不小,竞争优势也建立起来了。
创新具有时代的特征,企业如果能够对现实中的缺陷和发展方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不难找到创新的源头。企业要创新,必须要有自信,企业管理者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对市场的理解和对管理效果的预测。只要从实际出发,依靠直觉、经验和批判精神完全能够做出创新性的经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