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社会的变与不变

人类社会三位一体的结构,自始至终没有改变。农业社会三位一体的结构是个人、家庭、社会。在工业社会,三位一体的结构没有改变,但是形态变了,是个人、机构(工商企业)、社会。

也就是说,未来变化的是形态,而不是结构。机构的形态可能会更加多样,将会有更多的非营利组织、个人工作室、社会化的功能性团队等形态出现,但是个人、机构、社会三位一体的社会结构不会改变。

相应地,分工和组织的基本原则不会改变,改变的是分工和组织的方式。

什么是分工的基本原则?说到底就是:每个个体都想发挥自己的长处,并且在可预期的一体化关系体系中获取个人最大化价值。

分工的产生有着自然动因,分工的原则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自然法则。人类社会无论如何发展,都必须遵循这种法则。

什么是组织的基本原则?“共创、共享、共有”。

要想每一个人都能够按照组织的要求去做,最根本的原理和原则就是 “共创”和“共享”,就是一起做事、一起分享其成果和好处,还要加上 “共有”,组织中的人拥有分享长期价值的权利。

只有遵循了组织的基本原则, 一个企业乃至一个社会才有希望,才有可能在最大限度上发挥每一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分工和组织基本原则不变,变化的是什么呢?是产业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以及分工和组织的方式。

过去的逻辑是从分工到组织,今后一定是从组织到分工。

工业时代,人们为了遵循生产的目的,按照劳动分工的形式形成了劳动组织,也就是企业和公司。而未来,这种关系将被重新塑造。未来人们将从一体化的关系开始,先形成一个社区,然后社区内部形成分工,使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作用。

互联网蕴藏了改变的契机。通过互联网,供应者和需求者可以直接建立联系,构建供求一体化的关系体系,使得传统的运行逻辑变得没有必要。

在互联网的牵引下,未来整个产业社会具有社区化的趋势。未来的组织形态一定是以社区化的方式出现的,即德鲁克所说的“共同体”。社会上的各类企业变为一个个社区,组织的内部也由不同的部门变为一个个社区。

这会给企业和管理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