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班组的员工管理

一个班组是由员工构成的,如何实现员工的快速成长是班组长的首要责任。判断一个企业班组现场管理水平好不好,是否拥有班组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看什么?主要看这个企业班组现场人才培养的体系是否健全、完善。

多数民营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班组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很多企业的老板不愿意去培育班组长,认为培育班组长的周期太长,培训体系也不健全,也不明白怎么培训才能培育出合格的班组长。

首先,作为企业的高层,必须清晰的认知到,班组长90%都是由一线员工提拔上来的,所以要想有优秀的班组长,必须从培育一线优秀的员工做起。很多企业员工进入班组后,员工自己野蛮成长,在员工在班组里面自生自灭。而随着班组人员流动越来越多,企业培训机制的不完善,无法确保新员工快速上岗,也因为员工多技能的不足,导致不能够快速换线,换线后的效率不高,质量问题频繁出现,质量问题出现再导致员工经常超时加班,加班导致员工身心健康问题并加速员工的流失。

曾经辅导过一家服装公司,这家服装公司是做羽绒服的,羽绒服的工序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工序,一般做这样工序的员工都需要至少1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员工的工资有的甚至高到1.3万元。每个班组的人员数量大约在35-45人之间。由于羽绒服款式复杂,像做拉链、开口袋这样的工序,至少需要做了2年以上的员工,才能够熟练的做出良好的品质。当我问厂长,当这样的高技能员工请假了怎么办?厂长说:“没有办法啊,其他的员工也不会,即使会做,也会出现很多的品质问题,很多班组长就自己顶岗去了”。后来在辅导的过程中,发现班组存在五点一线人才培育的问题:

第一点:班组长经常认为培育好了,员工就走了,白白耗费时间与精力。

第二点:有的班组长有进行培育,但是往往缺乏计划性,基本上就是没有培育计划。

第三点:生产任务非常忙,根本没有时间进行培育员工。

第四点:新人进来后,先做一些简单的工序,慢慢进行操作,到后来,培育就不了了之。

第五点:班组长不愿意招聘没有技能基础的新人,班组人员越来越少,招聘越来越难。

其实,上面的这个案例是我们中小企业很多企业班组的现状,很多企业多中高层的培育非常重要,经常内聘讲师到企业内部对企业的中高层进行培训,甚至到国外进行标杆游学。却很少花时间与费用对一线员工进行有计划培育。很少有企业有一套完整的一线人员的培育体系,在一线员工培育方面,都存在着“先天不足”。

一个优秀的企业,要想能够快速的培育一线员工,并认知到这种培育的重要性,必须革除四种意识:

第一种意识:让员工自学

很多企业招聘新员工进入企业后,告诉员工,你看着旁边员工的做法,你自己学习做。班组长告诉员工这样的话语之后,就再与没有对员工进行培育或教导了。很多新员工进入企业后,更多的是靠自己的自学意识来成长。很多员工抱怨:进入企业没有人带我,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操作,面对着新的工艺流程,不知道如何去学习作业。

第二种意识:让师傅带着学

一般的机械加工厂,招聘到新员工后,让老师傅带着新员工学习,老师傅本身自己还有工作,也是爱搭理不搭理的态度,你问我就回答,你不问我也不想回答,处于这样的一种师徒关系,学徒一定是学不好的,终其原因无非是师傅没有教导的津贴。

第三种意识:让组长亲自教导

新员工进入班组后,多数的情况下,是由班组长带着新员工进入工作环境的,第一个岗位操作的工序内容,也是由班组长教导的,但是班组长杂事比较多,班组长也没有系统的教导方案,不可能持续的或者有节奏的带着员工操作,并持续的进行教导,这样就导致教导工作不系统并且不能够持续。

第四种意识:从小工做起

新员工进入工作岗位后,一般都是由简单的工作开始做起的,由于没有对员工开展一个培育的机制或者培训的计划,员工从最简单的开始做起,导致员工成长缺乏计划性,员工看不到成长的劲头,长期不愿意做简单的工作,从而导致新员工流失。

为了避免班组一线人员的流失,也为了能够不断的培育班组人员的能力,让新员工快速上岗,让少技能工变成多技能工,就需要拟定一系列的培育计划、培育标准、考核标准、岗位工资等内容。

所以,培育一线员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包括人力资源部门、生产部门、品质部门等,只有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好,制定出一个系统的培育制度,才能为企业留住人才,为企业培育出更多的人才。

光有培育多能工的计划还不行,还需要班组长有一个日常工作教导的技能,班组长必须学习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持续的教导,在工作人实现育人的目的,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才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