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互联网已经势不可当

第一节、互联网已经势不可当

 

有两条转型之路:一条是网络营销转型,一条是电子商务转型。

在排队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规律——另一排总是动得比较快;你换到另一排,你原来站的那一排就开始动得比较快了;你站得越久,越有可能站错了排。这就是神奇的墨菲定律。

我在这里不想深入探讨这个定律,只是想用排队这个例子说明诸多区域性品牌在转型电商方面面临的窘境。

很多区域性品牌企业用了10年、2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耕耘区域市场,成为区域市场的龙头——我更愿意叫他们为“地头蛇”。在区域市场,它们有深厚的顾客基础和政府支持,也多少存在一种骄傲和自满的感觉,“只要在这个地区,我这个品牌还是算老大的”——我听见很多老板这么说过。

他们其实也感觉到了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压力,但是就像犹豫“要不要去新开的安检口”一样,区域性品牌一直面临两难的选择。全面转型电商吗?不可能!区域市场的渠道资源、终端资源、坚实的顾客根基等现有的资源不想丢掉,不敢贸然行动,不敢破坏现有的商业生态。然后就眼睁睁地看着排在这排末尾甚至是刚刚来的年轻人,通过互联网、通过电商,在区域性品牌苦心经营的行业中杀出一条血路,成为新的品牌。

而留给你的时间其实不多了。

 

如果你是一名区域特产企业的老板,你可知道卖坚果的“三只松鼠”开业第一年网销3亿元,2014年双十一销售额9000万元?对你来说,核桃、榛子、松子或巴旦木这样的干果,是否还是通过批发渠道和多个中间商,最后出现在千万个社区门口的小店内,没有包装、没有名称、没有形象,最后不知道被什么样的顾客买走的“土特产”?

如果你是一名区域大米企业的老板,你怎么可以忽略淘宝大米销量排名第一、上过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和《舌尖上的中国2》的“大冰稻花香米店”呢?没有遍布全国的经销商,没有组建几十号人的销售团队,五常大米就这样卖到全国了。

 

作为区域性品牌的老板,如果你还不懂如何利用互联网,还没有开始你的电商转型,那么在这个快速变革的互联互通的世界里,你的生存模式将逐渐被边缘化。

作为老板,也许你会怀疑你的产业跟互联网是不是不搭调,也许你会认为你的产品小众,互联网对营销额增进幅度有限,也许你因无法判断互联网化的投入产出而摇摆,那么你要知道:擅长组合钢筋水泥的万达都拿起了鼠标搞电商,鲜桃、荔枝和生鲜等易腐败的商品竟也被农民搬到淘宝叫卖,甚至连小区犄角旮旯里的个人摊位都在生活服务网站投入了推广。

互联网已经悄然渗透到各行各业,而且势不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