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提问

提问是最便捷的互动方式,在课堂上可以随时随地发生,看上去很容易,实际操作时并非如此。有时提问比答案更重要,尤其是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比较困难。

想一想:请识别哪些是否开放式问题?

A.​ 通过此课程你有哪些期待

B.​ 哪些课程内容是你关心的

C.​ 对于今天的课程你有哪些建议

D.​ 如果下次上课,你还会来吗

显然ABC三个选项是开放式问题,而D选项是封闭式问题。

问题通常可以分为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开放问题通常没有统一的答案或者标准答案,而封闭式问题会有明确的选择。相对于学员来讲,开放式问题看上去容易回答,但回答好不容易;而封闭式问题看上去较难选择,但回答起来会容易。

开放式问题有三种问法:一是过去式问题、如何式问题和未来式问题。在实际教学和沟通中,少用或不用过去式问题,问过去式问题有指责和追责之嫌,不容易建立信任和良好的沟通氛围。多问如何式问题和未来式问题,容易让学员面对现状和迎接未来。如图3-12所示。

图3-12 开放式问题分类

过去式问题,比如:

​ 当初你为什么这样做?

​ 当初做出那样的选择,你是怎么想的?

​ 你为什么不这样做?

如何式问题,比如:

​ 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 为了实现某个目标,你将如何做?

​ 你将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 如何取得你想要的结果?

​ 如何采取下一步行动?

​ 如果最有经验的员工向你提出忠告,他会建议你怎么做呢?

​ 如果费用是问题,你会如何做呢?

未来式问题,比如:

​ 你希望未来达成的结果是什么?

​ 下一步你准备如何行动呢?

​ 您的目标达成以后会是怎样的?

​ 如果你持续这样行动,三个月之后会有什么不同?

​ 当你退休的时候,你会怎样看待这个阶段的变化呢?你会告诉现在的你什么呢?

开放式问题:

应用场景:在建立联系时,引发思考和讨论时均可使用开放式问题。

活动过程:

一是列举课程主题、课程目标、学员、课程结果、生活等相关的开放式问题。

二是请学员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回答。

三是请学员找到选择同一个问题的学员进行交流。

四是培训师为学员创造一个分享的机会。分享的内容为:通过问题的回答和交流,从中发现了什么?通过分享强化对概念的理解。

核心理念:有参与就有认同。

基本原理:没有人愿意与自己的观点作对。

以下是笔者在五四课程设计开发工作坊中使用的一个开放问题活动:请学员选择任意一个问题与身边的伙伴进行交流?

​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学习经历是什么?

​ 我体验过最难忘的教学活动是什么?

​ 如果有人问我对此次学习期待,我会说……

​ 我最喜欢的一位培训师是谁?为什么会是他,而不是别人?

​ 授课效果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我的课程设计开发代表作品是什么?

​ 我最难忘的一次授课是哪一次,为什么这么难忘?

​ 我最得意的一篇文章是什么?

​ 我读过最好的一本书是什么?好在什么地方?

​ 如果我有时间,最想设计开发和分享的一门课程会是什么内容?

触类旁通:每位学员选择自己感兴趣问题回答后,可以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或相邻两个人进行交流,也可以是各小组分别选择一个共同的话题交流和研讨。交流研讨后,不一定需要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回答,学员参与了回答开放问题的活动,各种连接便自然而然发生了。

无论采取何种互动讲解的活动方式,这个环节的主导者是培训师,主角是学员。培训师基于让学员学会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师要做什么,学员要做什么,进而让学习有效发生。

互动讲解时,培训师首先应用激活右脑的体验活动激活旧知,建立与新知的桥梁,让学员建立对概念的感知和认知,如体验活动、视频观赏、培训师讲解、案例分析、问答活动、辨识活动等。

应用激活左脑的活动理解新概念,如互动讲解概念、学员阅读、学员阐述、学员讲解概念直接相关的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