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成为未来啤酒企业生存的“防火墙”

对于任何一个啤酒品牌而言,广告策略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快速消费品领域,啤酒品牌的建立对广告(策略及其传播)的依赖度远高于普通休闲食品,如糖果、小食品等,其原因在于啤酒比上述任何一类产品更具“口感嗜好性”——这种嗜好的品类特性加上啤酒的“高流转性”共同构成啤酒的所谓“品牌忠诚度”。啤酒广告之策略及传播当量(媒介投放量)都是为了建立、维持、强化这一消费倾向。

基于上述观点,本书以真正依靠广告策略建立消费者偏好的啤酒品牌为分析对象,而对那些主要是以“贿赂消费者形式”攫取短期市场份额的辅助性广告策略不做分析,因此,本书应该准确地定义为探讨在中国现实的啤酒品牌版图上,通过广告策略建立啤酒品牌之路径的思考。

必须说明的是,正确甚至优秀的广告策略不是现阶段实现啤酒销售“畅销”(能够快速实现大规模销售)的关键因素,价格、渠道、促销(包括通路促销与贿赂消费者促销)、资源(如对终端的垄断——“买店”)等都可以制造畅销的局面,但要想“长销”(持续地、较长周期内的畅销),尤其是“高价地销”(保持价盘稳定地长销),没有品牌的建设,仅依靠上面提到的非品牌性营销要素是不能或难以实现的。

中国啤酒企业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1)大多数的啤酒企业只看到“广告”却漠视“策略”:这类企业要么以自吹自擂式口号去“教训”消费者(还拿出脑白金案例作为佐证),要么请明星做代言人了事,这样的广告在度过“知名度”的界限后就基本属于无效传播。

(2)少数企业有了策略思想却总是变化不定:一会儿是品质诉求、从水源到原料到工艺无所不包,一会儿是功能利益,再一会儿又变成情感诉求。这种策略的频繁变化其实反映了策略的不精准——策略不精准导致广告运动缺乏销售拉动力,所以才会出现诉求点的频繁更换的现象。

由这个现象也可以折射出中国啤酒市场的格局状况:就本土啤酒企业来看,既没有全国性的啤酒产品,也没有全国性的啤酒品牌,目前的规模门槛更多的是资源性门槛,而不是消费者层面的品牌门槛。品牌资产做到极致的企业,如可口可乐敢于自豪地宣称:即使可口可乐所有的工厂在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可口可乐凭借品牌的力量也可以东山再起。

所以,让我们对品牌形成一个认识:企业之所以要去花费重金塑造品牌,根本目的是建立不可替代的企业竞争优势——品牌资产对产品价值与企业价值的保障作用。

如果说非品牌营销要素在短期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而使快速消费品企业迷失了自己的存在之根本——消费者选择的至上性,那么,任何一个寻求永续经营的企业都必须注重品牌资产的建设。在未来的市场里,抗拒大资本、大资源、高强度市场攻击的保护层只有品牌,尤其在啤酒这样一个已经被外资逐步控制大局的产业环境里。

在中国啤酒企业的区域布局版图上,品牌策略的建立才具有现实的平台,过往谈论中国啤酒的品牌策略与广告策略均很少立足于这个基本现实,因而可以看到太多企业在普遍的品牌理论指导下在进行无效乃至负效营销,导致巨大的甚至惊人的资源浪费。

因此,本书观点是建立在对中国啤酒格局及未来路径之上的啤酒品牌广告观,我们称之为啤酒品牌广告策略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