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生产设备需求评估流程优化

​ 背景

生产设备作为重工企业一项重要的固定资产类投资,如何更好地提升资产回报率,发挥最大使用效率,一直是各企业比较关注的焦点。在企业发展迅速,订单增多的背景下,为满足客户紧急订单,采购生产设备增加产能也无可厚非,但如何从公司整体层面评估各事业部购买设备的必要性,及项目完成后的可重复利用率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公司高层,也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重资产成本。

​ 现状与核心问题

通过公司总部设备管理部门对各事业部日常提报的设备需求进行评估,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无法从公司层面整体把控合理性。目前各事业部的设备需求是按照项目维度进行提报的,但一个事业部内部也存在信息不通畅的现象,导致设备管理部门无论是对单事业部还是多事业部的设备现有情况及需求情况都缺乏整体评估能力。

(2)日常需求随机提报,形式不统一。由于各事业部提报申请都是根据项目需要在系统中发起提报申请,且各事业部提报形式也不统一,导致设备需求提报较随意、不规范。

(3)公司整体设备现有状态未统一管控。各事业部在提报设备采购需求时,以不能耽误项目量产为由,只关心自己的设备什么时候采购到位,而忽略了公司内部各事业部可能存在的闲置设备,无法从整体上相互调用或资产划拨,导致采购和闲置设备都在不断增加。

(4)系统审批流程过长。从需求部门提出设备需求申请到确认采购执行,整个周期长达2个月,牵扯签批节点近20个,部分环节还存在加签现象,导致整个流程节点多达30多个(图5-15)。尽管层层签批,依然存在因设备需求评估不充分而多买的现象。

图5-15生产设备需求评估优化前流程

​ 优化思路与方案

(1)以事业部为单位统一提报,集中评审。在每个事业部指定专门设备需求收集部门,由专人将内部各设备需求进行统一整理提报至总部设备管理部门进行月度集中评审。

(2)月度固定时间集中评审,提报形式统一。对于日常设备需求,打破原先零散提报的需求提报模式,要求次月5日前各事业部设备需求管理部门按照总部设计的表格统一提报至总部,总部在次月10日前统一召集相关设备部门进行评审;对于紧急需求仍可以随时提报。

(3)充分利用线下与线上各自优势,合理分工。总部在次月10日左右会召集设备使用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维护部门及分管副总裁进行集中线下评审,并当场在评审会签单上签字,对于没有问题的设备需求直接提交线上流程,并将线上流程签批节点减少至5个,且不允许加签。

(4)建立现有闲置设备调配机制。要求各事业部每月底更新盘点现有设备清单,并提报至总部设备管理部门,由总部设备管理部门将现有设备的在用、闲置、报废等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对于闲置设备可在各事业部间进行调拨,减少重复购买成本;对于报废设备经评估后或技改或联系外部供方进行销售处理。

优化后流程如图5-16所示:

图5-16生产设备需求评估优化后流程

​ 优化效果

(1)降低生产设备重复购买成本。通过公司总部统一把控设备现有闲置情况,减少事业部间信息不畅,通过调拨减少重复购买。

(2)提升流程签批效率。利用线下与线上各自优势,将签批、评审合理分开,提升了流程的签批效率,流程平均签批时间降为一周左右。

(3)提高了设备的评审质量。原先流程审核全部依靠线上层层签批方式,容易导致推卸责任和“盲签”现象。通过线下集中评审,充分讨论,发挥各部门业务专家优势,能够整体把控设备采购需求的必要性。

对其他企业的启发点/亮点:

(1)在梳理日常业务流程时,不能仅考虑将线下流程迁移线上提升流程签批效率,同时,也可以考虑将线上多角色审核搬到线下进行集中评审,更有利于确保业务评审的充分性。

(2)将分散零星的设备采购需求提报调整为集中评审采购,既可以整体把控公司资产,又可以节省各环节人员的时间成本。

(4)在设备采购需求提报时需谨慎,不仅要看采购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而且还得考虑现有设备的替代情况,减少无谓的成本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