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效提升解决方案  

我们不妨以时间轴形式展现,A轴串联了所有以效率为导向的环节节点,恰好体现了以上核算人效维度的几个关键因子;B轴串联了所有以管理为导向的环节节点,通过优秀的管理机制确保员工的留存。如图5-1所示。

图5-1 人效提升解决方案

 而A轴和B轴的关系又刚好相互反哺,以B轴为基础,做好了员工管理,A轴的效率自然不会低;反之,A轴的效率输出高,B轴的员工管理规范也显而易见。

1.因岗设编,灵活用工合理整合

岗位编制的设置需要业务流程的确定,根据流程设置岗位,根据岗位设置用工形式。全职+兼职、长期+短期、专送+众包灵活搭配,管理核心员工留存,控制非核心员工成本投入。

​ 全职+兼职搭配:对于店仓一体化或者前置仓的业态而言,岗位设置仓内主管、仓内控场、补货员、拣货员、打包员及交接员缺一不可。主管、控场、补货三个工种都需要管理性思维,把控仓内的运转及利润损耗,需要设置全职且核心培养。拣货、打包、交接固然重要,作为仓内基础人员需要的数量也会更多,考虑兼职人员,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工作投入,成本同样可控。

​ 长期+短期合作:新零售的业务形态和传统零售的差别就在于高峰和平峰特别明显。往往工作日日均订单2000单,单周末或者小促销日能冲刺到5000单。对于这种差异化业务明显的行业,长期+短期的人员录用,应用在拣货、打包、配送这类工种相对适用。

​ 专送+众包搭配:同城配物流配送的站队从早期的众包模式发展到商户定制化的“专送”。而市场的发展和用户的服务质量竞争也不断从“专送”发展到“专送+众包”。“专送骑手”配送服务质量优良,用户体验高,成本也相对较高。“众包骑手”配送服务质量中档,用户体验一般,成本也相对低廉。仓内通常维持80%专送骑手+20%众包骑手,确保服务质量的同时适当控制成本;20%的众包对于高峰期的运力补足也很必要。

2.奖惩激励,自主提升效率意识

员工激励是团队管理比重最大的一个环节,人员的留存、离职率及幸福感主要来源于激励措施。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都需要相互结合,建立健康的竞争氛围和发展通道,培养员工自身效率提升意识。如图5-2所示。

图5-2 员工激励

​ 短/中/长期目标法则:短期的目的为新员工培养,中期的目的为核心员工的业务提升,长期的目的为老员工的留存。三档激励的设置通常需要建立在员工工作生命周期来考量。我们先假设前置仓拣货员通常在职的生命周期为2年,不妨定义奖励周期为月度(1个月)短期,季度(3个月)中期,年度(12个月)长期+连续两年额外奖励。

​ 同岗位赛马激励:末位淘汰同组赛马的话题永恒存在,在相互竞争的环境内,规则透明、制度合理、公平发展是维持业务的发展基础措施。拣货仓同样适用,重点考虑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基础且粗暴,在固定周期内率先达到目标值或者业务度最高者给予激励;第二种形式主要培养潜力员工,在固定周期内,横向对比从起点到终点的增速比。以增速比的多少作为激励的标准。

​ 阶梯产能提升激励:产能是一个结果指标同样是过程指标。业务发展初期,产能需要通过不同规模的仓店、不同时间、不同用工形式,A&B Test测试尝试拿到一个最优解。例如20个全职专送骑手在周末的产能人效是800,平均每个人每天可以达到40单的高质配送,则40单作为第一个可参考的阶梯应用在全职骑手的KPI。几个月后,业务初具规模,细化头部骑手的产能提升,把大于40人效的骑手计算均值,该均值作为第二阶梯的产能目标作为老骑手的发展KPI,以此类推,用激励提升阶梯产能。

3.流程规范,从节点上设置目标值

新零售的流程规范从根源决定了效率提升,最优的效率一定具备颗粒度很细的业务规则。把每个细小的颗粒度作为节点进行控制和调教,并通过反复在不同场景测试,最终拿到的效率值一定无限接近最优解。
     例如用户从前端下单,订单通过业务中台推送到线下履约系统,拣货员收到该订单任务后就要开始拣货、打包、交接任务,直到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整个过程都需要在1小时内完成。需要按1小时的时间轴把整个节点拆开,所有的节点都落实到人进行目标设定。如图5-3所示。

图5-3 配送流程

​ 订单指派:系统接受订单并分配给空闲的拣货员。

​ 拣货节点:记录分配时间并作为拣货时长起点往后10分钟作为拣货时长。

​ 打包节点:记录拣货完成后的10分钟作为打包时间起点,后续的3分钟作为打包时长。

​ 骑手接单:订单拣货并打包完成,订单抛到物流池,5分钟骑手响应接单时长。

​ 骑手到店:骑手接单后,需要从外地到店并签到,预留5分钟到店。

​ 骑手交接:骑手到店后,联动交接员完成货品清点和交接,预留10分钟。

​ 骑手配送:完成交接后,骑手出发前往用户家中,预留25分钟配送时长。

经过上述的节点拆解后,基础履约时间能在1小时内完成,把各项节点时间作为考核指标对应到操作人员,清晰明了,责任到人。

4.坪效结合,提高用工效率   

 坪效和人效概念单独存在,但应用价值一定是深度绑定且相辅相成。坪效的价值在于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提升新零售拣货仓的利用率,从品类销售、仓内布局、拣货动线到仓内设备的应用,在带动坪效提升的同时拉动人员工作效率,也就是人效。

​ 仓内选品&布局:按照月动销率、促销力度、库存深度选品,确保拣货人员80%的商品在前置仓内完成商品收拣,减少拣货时长。品类的布局按照月度销售贡献、高低频品类属性布局分布。

​ 拣货路线&设备:遵循U字形或者字S字形理性路线,减少人员的折返次数,必要情况下增加便捷通道,缩短拣货时长。补货、理货、货品上架,手持终端记录定位商品货架号,拣货员快速直达扫码取货同样能提升拣货效率。

5.内外结合,从内部到外部考虑履约质量

履约质量的好坏决定用户的复购和口碑。拣货过程的准确性,配送过程中的保质性及交接过程中的服务态度,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一次考验。

​ 内部流水作业核查:拣货仓的流程业务是环环相扣流水式操作。拣货员从拣货完成商品之后首次核查,转交给打包员进行打包,在打包的过程中和发货单进行二次核查。转交给交接员,交接员第三次核查以便正确无误且摆放有序地交给配送员。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意味着流水员工都需要返工。建立内部核查机制并系统化登记,出错率自然成为每个员工的作业防线。

​ 外部投诉售后追踪:售后,投诉及差评每一条记录日志都需要埋点追踪,商品漏送/少送,包装破损,冰品融化,服务态度差,未送货上门。按周/月/季度维度记录投诉条目,增加对应的处罚机制和奖励机制。

开源节流、自负盈亏是每个店及每个仓都应该考虑的。业务模式下不断减少流程环节,任何一个可优化的机会点都会被放大,任何一个损耗的可能性都会被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