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采用红利分配与内部资本的双重奖励制度,来激励内部创业行为

实施合伙人制度,就要采用红利分配与内部资本的双重奖励制度,有效激励内部创业行为。对于创业成功的奖励,除给予升迁选择外,还设计分享成果红利,以及给予可供自由支配的内部资本作为额外的奖赏。

【案例分析】

温氏集团的合伙人机制

温氏集团是一家拥有模式创新基因的集团化公司,温氏集团从养鸡开始起步,近几年也将生猪养猪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目前温氏也已经国内做到肉猪上市量第一。一家主营禽肉产品的温氏股份,何以能够拥有如此大规模的市值?

温氏股份的发展得益于其独有的“温氏模式”。以紧密型“公司+农户(家庭农场)”为核心、适度规模化养殖为基础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模式。即温氏的“三大创新”:体制创新(公司+农户)、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

一、“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

温氏集团走“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进行差异化的竞争,避开成熟市场。当前国内种猪育种水平还是欧美国家十几二十年前的水平,而温氏集团抓住这个“契机”逐步推出自己的配套系种猪——温系种猪,而这个种猪战略恰恰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

目前种猪行业已经过了比拼国外种猪品系的阶段,而是进入了以种猪为核心的配套服务的阶段,这一点恰恰是温氏集团多年来的核心竞争力。不但提供种猪,而且还能依靠温氏集团这个平台提供更多在养殖过程中的服务,这恰恰暗合了温志芬说的避开成熟市场的说法。

在“三大创新”中,体制创新是温氏创新的根基,如何把“公司+农户”的体制或者模式构建变得更稳定,创造更多的价值?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则是为体制创新服务,其中,文化创新的关键词是“共赢”,即企业和员工、农户及社会共赢。

温氏集团是一家拥有模式创新基因的集团化公司,从一开始的“公司+农户”的模式再到现在“公司+家庭农场”,以及种猪配套服务体系的建设等,我们都能观察到温氏不断在模式的逻辑上进行创新。

温氏的“三大创新”:体制创新(公司+农户)、技术创新、文化创新。

其中,体制创新是温氏创新的根基,就是如何把“公司+农户”的体制或者模式构建得更为稳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则是为体制创新服务。因为体制创新需要创新性的工具,比如物流网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温氏的管理更加信息化。其中,文化创新是值得诸多企业学习的,也是保证温氏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温氏企业文化的核心关键词是“共赢”,能和员工、农户及社会四者共赢。

温氏集团首先照顾到的利益是农户的利益,接下来是员工、社会,最后才是股东。虽然农户和温氏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不是企业管理式的关系。某种意义上不受公司直接管理,但在整个温氏模式中,可以定义为合作农户为公司的“员工”。

而这些“员工”和温氏的关系用现在的逻辑来分析,就是事业合伙人。温氏提供平台,“员工”借助平台进行创业和发展。而为这些“员工”(即农户)提供平台服务的员工,温氏也给了充分的福利,让每个在属于自己位置上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甚至超出范围的福利,农民和员工有了归属感,就会提高生产积极性。

二、温氏激励

温氏“公司+农户”的合作政策是:农户建好鸡(猪)舍,缴纳一定的合作互助金,领取鸡苗、药物、饲料,进行肉鸡饲养。

公司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设立一个服务中心,为20~30个养鸡户安排一个联络员(养户管理员),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最后由公司负责收购。

在这种模式之下,无论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是企业与客户之间,如何建立利益共同体、如何平衡自己与上下游之间的关系,都是一道严肃的考题。

温氏长期坚持“五五分成”的利益分配机制,将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的行业利润与农户进行第一次“五五分成”,并明确无论行业处于何种经营环境,都要保证养鸡户每只鸡有1元到1.5元的获利。

同时,公司还建立了二次分配机制,即在年终结算时,如果农户的年平均收益低于社会同行的平均利润水平,公司将以补贴形式返回农户。

温氏较好地协调了各种利益分配问题,成功地通过合同和诚信在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建立了一个比较牢固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公司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连接企业各个环节的有效准绳,正是与股东、员工、农户、客户共同分享行业成长成果的理念,推动了温氏一系列合理制度安排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