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城市分级

2.1.1 城市分级的目的

1)对城市进行规模分级,以确定各类产品在哪些区域上市推广。

2)将有限的营销资源有效地投入各级市场,实现精准式营销。

3)确定有针对性的通路架构,制造商保障经销商的合理利润,实现双赢。

4)根据城市的级别,制造商配置相应的销售人员,开拓并服务于市场,做到人尽其能,使人员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2.1.2城市分级的依据

在通路精耕模式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分级有多个依据。

1)根据城市中常住人口数与城区中分布的售卖产品的零售网点数量,决定城市的级别。

2)根据地理距离与服务距离,决定城市分级与经营方式。其中,服务距离是指业务人员拜访客户路线的长度。

3)根据城市的经济规模、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制造商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等,综合考虑媒体的影响和作用,对各城市进行分级。

上述每种不同的城市分级依据符合通路精耕操作当时的状况。随着通路精耕操作模式的不断发展与精进,通路精耕模式更完善、更科学。如今,企业根据城市人口数(指常住人口数与流动人口数的总数)、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费单位数(瓶、包等单位)及目标产品品类的整体市场销售额三个指标进行城市分级,这种城市分级方法最科学、最合理,能帮助企业实现人力的合理配置与营销资源的有效利用。下面以饮料为例,对此种城市分级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读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于不同产品。

2.1.3城市分级方法

1)城市定义:地级市(含)以上的城市,如黄冈市、潍坊市、大连市等。

2)城市分级分析要素为该城市的人口数与目标产品的年人均消费量。

我们以饮料为例,阐明企业应如何根据城市的人口数与饮料的年人均饮用瓶数,进行城市分级。分析模型如下:

 



说明:

① 横坐标为该城市年人均消费瓶数,纵坐标为该城市的人口数。

② 通过该模型,可以根据这两项指标对每个城市进行划分,确定各城市的级别。

3饮料=碳酸饮料 + /冷充填饮料(茶、果汁等)+包装水。(以500ml为一瓶折算)。

备注:热/冷充填饮料是指除包装水以外的添加有其他成分的所有包装饮料,如茶饮料、果汁饮料与碳酸饮料。

4)重点看饮用量中热/冷充填(含碳酸)与包装水的比例。饮料可分为热/冷充填饮料与包装水两类,方便面可分为袋装面与碗面两类,其他产品品类如洗衣粉行业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l  低比例(L)热/冷充填(含碳酸饮料)∶包装水 = 3070 / 2080

l  中比例(M)热/冷充填(含碳酸饮料)包装水 = 4060 / 5050/ 6040

l  高比例(H)热/冷充填(含碳酸饮料)包装水 = 7030 / 8020

可将上述数据与调研公司的调研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根据饮用量的比例,按热/冷充填(含碳酸饮料)2.5/瓶、包装水1/瓶单价来算,可估算出该城市饮料的销售额。

5)城市分级定义。

S级城市:该城市饮料年饮用量超过8亿瓶(每瓶500ml);

A+级城市:该城市饮料年饮用量为1.58亿瓶(每瓶500ml);

A级城市:该城市饮料年饮用量为0.61.5亿瓶(每瓶500ml);

B级城市:该城市饮料年饮用量为0.30.6亿瓶(每瓶500ml);

C级城市:该城市饮料年饮用量为0.10.3亿瓶(每瓶500ml);

D级城市:该城市饮料年饮用量小于0.1亿瓶(每瓶500ml)。

注意:这种分级方式的依据是什么?是依据饮料的销售额,还是依据人均饮用量?是不是每隔一段时间,企业就要重新调整分级标准?

饮料企业按照产品的销量,将城市分为6个级别,目的是评估城市的市场潜量。每隔一段时间,企业要对此分级标准进行调整,企业可以每年调整一次或三年调整一次。

6)根据《城市分级分析表》中的分级结果确定各地区城市的级别。

举例:假设大连市的人口数是224万,年人平均饮用218瓶,热/冷充填(含碳酸饮料)包装水=7030,则大连市的城市分级为A3H

A代表大连市居民年人均饮用量超过200瓶;

3代表大连市热/冷充填(含碳酸饮料)包装水= 7030

H代表大连市的人口数在200万~300万之间。

由此得出全国各城市的分级状况如图2-2所示。

 


 

(注:图面积的大小代表目标产品市场潜量的大小,具体说明见表2-1

 


根据上述城市分级依据,对目标区域(或全国区域、特定地区)内的所有城市进行分级。根据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是全国饮料饮用量前三大城市,可定为S级城市,深圳市、重庆市、天津市为A+级城市,武汉市、成都市及其他省会城市为A级城市,其他地级市为B级城市,C级城市指精耕的县城,D级城市指未精耕的县级市或外埠乡镇。

(注:S对应英文“super”一词,指特大型城市。)

以上城市分级,每三年都会重新评估一次,以确保通路精耕中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营销资源投入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