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IP赋能门店IP

门店IP,人即渠道,人即流量。这是门店的资源,但是流量变现,还需要认知赋能。

品牌IP的价值是提供认知赋能,从而实现将人脉变成销量。

施炜老师提出商业包括三个环节:关系、认知、交易。关系降低认知门槛,认知达到一定水平,产生交易。

店主IP是人脉,是强关系,但强关系不能直播形成交易,即便有“看面子”的变现,也无法持久。

品牌IP,过去因为无法直接面对C端,认知能力无法施展。通过店主IP,通过社群和直播方式直面C端,就获得了传播认知的机会。

图6-3 品牌IP与门店IP相互赋能

店主IP提供人脉、流量,品牌IP提供认知能力。这种模式,我称之为认知赋能。

品牌IP怎么赋能?可以通过场景、内容等方式赋能,赋能的路径可以是线下体验、社群分享、直播等。

长沙有一个尿不湿品牌——小白钻,创始人刘潮。一次,刘潮在长沙拜访一家服务婴儿的门店,刘潮在门店放有几千元的一批货。几个月了,没有卖出去,店老板要求退货。

刘潮现场提议,能不能帮店老板做推广?因为门店有比较稳定的用户群,也建有社群。于是,刘潮运用社群运营能力,不仅帮店老板把余货卖出去了,店老板还再次进货,并且帮刘潮推荐了一批门店。

这个案例,店主提供的是用户群,小白钻通过直播、社群分享改变了用户认知,从而形成交易。

三大赋能工具

打通线下、社群和网络三度空间,每个空间都要提供赋能工具。归纳起来,大致有三大工具:

第一,线下体验场景。越是打通三度空间,线下场景比以往更重要。过去,线下只是深化关系的战场,现在要进化为“深体验,强认知”的场景。李渡白酒没有三级体验(总舵、分舵、小舵),认知强度就无法把“光瓶酒卖到850元/瓶”。李渡的三级体验能够把体验场景(小舵)延伸到终端,线下场景更重要了。同时,线下场景也是社群分享、直播的基本道具。

第二,内容生产。除了场景外,怎么通过内容形成认知?社群分享要消耗大量内容,因此考验品牌商的内容生产能力。

第三,云店。商圈半径之外的流量,通过要经过云店下单。因此,云店已经成为立体连接的标配。

单店突破,滚动推进

双IP策略,一定是品牌商和门店共同推进,相互赋能。正是这种相互赋能,完成了BC一体化。

双向赋能的推广活动,可以是“一次性活动,长期受益”,增量盘活存量,也可以周期性开展,一次上一个台阶,但一定不是品牌商天天绑定门店。小白钻的运营团队,一个后台人员,一天最多能够帮助20个门店做推广。

短期协助门店快速突破,然后滚动推进。这种策略叫作滚动策略,即波浪式滚动的策略。每一轮滚动,都是门店和区域市场的一次提升。

过去的深度分销,业务员负责门店众多,多数时候是无差别拜访。立体连接,打通三度空间,要求每个门店打通、打透。因此,给门店赋能的速度也许没有无差别拜访那么快,但效果无疑会更好。

双IP策略,品牌商除了前台人员外,还应该有一个中台的运营团队。前台巩固关系,中台赋能。

(文|朱朝阳 刘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