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区团购如何选择产品

经过了2015—2018年的孕育和2019年小宇宙的爆发,社区电商产品有哪些逻辑和方法?

社区团购的产品选择有三个大的逻辑:

第一,基于用户的需求。目前整个家庭的需求大于个性化的需求,也就是说,洗衣液的需求大于口红的需求,洗衣液全家大小都要用,但口红可能只是女主人用。

第二,基于竞争的导向。在这个模块,你比同行的性价比高。

第三,基于资源的运营。这一项你是能够做长久进行攻击的,而且是能够做长线的。

选择产品的十个方法是什么?

第一,纯粹家庭刚需。比如蔬菜、水果、生鲜、冻品,每日三餐全家老小都要吃。

第二,竞争补位。单一维度品质更优,或者价格更廉。

第三,聚焦细分人群的特区。比如老年人手机就抓住了特定的人群。

第四,网红产品。如果在2019年,作为女生没有用过泡泡面膜,没有穿过菠萝袜,没有经常吃海鲜酸辣粉,证明你落伍了。因为这几个产品正是2019年网红产品的代表。因此,从供应的角度,要狠狠抓住主流人群目前在消费什么。不要忘记作为社区电商主流人群,是28~45岁的家庭主妇。任何时候,不要忘记用户的需求。

第五,打劫线下商超特价名品。在大润发、沃尔玛、家乐福,蓝月亮洗衣液卖29.9元。因为它要承担庞大的工人工资、水电费、卫生费、物业费和各种提成,但社区团购没有,在电商上、在社区团购上卖19.8元,直接以性价比把大润发KA的人群吸引过来,也就是打劫商超。

第六,击穿用户心理价格的产品。在刚过去的冬天,我相信0.99元的手霜卖得非常好,因为0.99元作为一个价格的利器直接杀出了一条血路。在春暖花开的夏季,花露水、防晒等很可能还有不少的玩家直接根据价位来选择产品。

第七,原产地概念。比如源自越南的火龙果比云南的火龙果显得高档,因为是舶来品。

第八,老字号的产品。比如北京的烤鸭、南京的咸水鸭、河南道口的烧鸡、德州的扒鸡……这些在用户心中有心智资源的产品,都是家庭用户的需求。

第九,特定的消费需求。比如应季产品:夏天来了,防晒衣、防晒霜、清凉油、蚊香等产品自然重点推广;冬天来了,防冻防皴护手霜、暖宝宝、电动车用护膝等产品就应该周期性供应了。

第十,转换用户场景产品。千味央厨的代表产品是小茴香油条,在巴奴、海底捞是作为食材而存在的。但是经过餐饮业的教育,很多家庭也产生了需求。这个产品在社区团购平台上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用户的追捧和青睐。

从去年的下半年,社区电商明显地发生了变化:

第一点 ,用户端的产品,从生产到标品也向用户消费和用户批发进行转变。

第二点,是从特价一条街到shopping mall和品类专卖店相结合。头部平台发展出了肉肉馆、蛋蛋馆、素菜馆,大家可以到长沙兴盛优选的平台上看一下。

第三点,是从快消品往快消品+耐消品+时尚品进行整个组合的转变。

第四点,社区团购产品结构从实物产品往实物产品+服务虚拟产品进行转变。比如电影票、眼科医生的代金券、风景区的门票、家政服务等都可以纳入社区团购平台。

第五点,社区团购不仅仅是青菜、萝卜和鸡蛋,从好用、实用向好玩、有趣、有品位进行转变。这是整个的产品进行升维,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这五个特征,说明订单密度与规模找平衡点。产品多的,顾客的选择就多,订单客单量就大。从大众消费的需求到分众消费的需求进行满足。同时,使用价值过渡到整个的价值消费。物质利益导向精神利益进行满足,用户场景是全品出行的原点,也就是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他的需要就是我们选品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