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案例:龙岩地区大电源销售项目

Leo是H公司常驻在福建省的销售经理,负责公司电源产品在当地的销售,任务有市场目标和销售目标。市场目标是针对自身空白市场,对对手优势市场进行突破、瓦解。销售目标是守住自己的优势市场,并取得一定数量的销售额。目标客户群主要是电信公司、联通公司和移动公司。

H司的主打产品是交换机、接入网、无线通信等设备,电源设备作为公司配套销售,面临在电源行业的众多竞争对手,竞争比较激烈。

(1)项目背景

龙岩地区地处福建省偏远山区,下辖二市五县,经济属于省内不发达地区。龙岩地区电信公司负责对辖区进行统一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采购,并将采购的设备分发给辖区二市五县的电信局进行使用。2000年龙岩地区电信公司加大传输、接入网等建设,年初进行了一次电源招标。虽然龙岩地区移动公司曾经采购过H公司电源,但在龙岩地区电信公司却一直是空白市场。由于公司品牌、客户关系、市场份额均处于不利地位,H公司在那次选型中没有中标,H公司的老竞争对手Z公司获得了绝对份额,占有垄断地位。

为了迅速提升H公司产品在电信市场的品牌形象,2000年5月,Leo与他的同事一起策划了H公司电源宣传月活动,组织了相应的技术专家、博士后、公司高层领导进行巡回宣讲,并配备了电源展示车现场实地展示。第二站到达龙岩地区,除邀请龙岩地区电信公司客户、移动公司客户参加技术交流会外,还进行当场测试。由于龙岩地区移动公司曾使用过H公司产品,在会上他们的切身使用体会也影响着电信公司客户。该活动给龙岩地区电信公司客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扭转了客户认为H公司电源性能不好的印象,大大提升公司产品形象。

2000年8月,由H公司提供给龙岩地区C县电信局使用的图像监控工程进行最终验收时,由于没有达到当初承诺的可以实现告警联动功能,电信局比较生气。为了弥补此缺陷,使该工程顺利完成验收,Leo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并通过此事件与C县电信局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

2000年9月,H公司的老竞争对手Z公司在龙岩地区C县电信局使用的产品出现了故障,Z公司服务不及时,C县电信局领导非常不满。

2000年10月,龙岩地区电信公司计划在年底对两个县局的电源进行改造,总共有三套大电源,其中Y县电信局两套、C县电信局一套。由于龙岩地区一直是Z公司的优势市场,H公司是空白市场。本次电源改造工程是电信公司在十月份才立的项,加上年底工程量较大,决定直接交给Z公司来做,客户的理由也是很简单,就是Y县电信局和C县电信局都使用了Z公司电源,这样操作也对各县局的维护比较方便。Y县电信局两套需要改造的电源,其中有一套电源的设计方案年初就已经按Z公司电源的规格做完,并且机房的空间都已经预留好了,维护人员对Z公司电源性能比较肯定,在技术上决定两套还是采用Z公司电源。C县电信局由于Z公司服务较慢,多次催促的情况下还是没有及时解决问题,让局方非常的失望,但考虑到使用的延续性,还是决定订Z公司电源。

(2)项目培育

Leo非常明白,H公司能否抓住机会进行龙岩地区电信市场突破,对明年H公司电源在全省所占的市场份额至关重要。该项目是个绝好的机会,理应抓住。如果本项目能够运作成功,可以打破H公司大电源空白市场的局面,打破Z公司垄断的局面。而且在Z公司的优势市场找出突破口,有效进行打击,能更加迅速确立H公司在龙岩地区的品牌地位,以后的市场会势如破竹。

Leo迅速向总公司的销售副总裁Frank汇报,Frank非常重视,明确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这个碉堡,并许诺公司的技术资源、项目费用可以由Leo做出预算,公司一律绿灯同意。得到他的支持后,Leo积极展开工作,以C县电信局不满、Z公司服务不及时作为契机,强调造成此现象是因为垄断。同时对建设部主任进行大量说服工作,把H公司大电源的技术特点和长期以来的使用情况向其汇报,最终使客户改变了原来的方式,决定让H公司和Z公司两家公司进行招标。这样使H公司争取到了一个进入龙岩空白市场的机会。

(3)项目启动

项目目标:

保守目标:市场搅和,引起客户的关注,为以后项目做铺垫,死要死的壮烈。

摸高目标:实现市场突破,取得一套或两套大电源的销售。

挑战目标:实现三套大电源的销售,让对手空载而归。

决策链的情况:

决策层

李某:龙岩地区电信公司总经理。

张某:龙岩地区电信公司副总经理,有项目决策权。

次决策层

黄某:龙岩电信公司通信建设部主任,与H公司关系较好,支持H公司产品在龙岩地区使用。由于前一阶段其母去世,H公司在后世处理上帮了很大的忙,所以在感情上倾向于H公司。

何某:龙岩电信公司运维部主任,H公司图像监控进入龙岩电信与其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由于H公司监控产品的使用,使得局方对H公司电源产品的使用有了极大的信心,并且也为本次电源的进入创造了条件。何主任从使用单位的角度极力推荐H公司电源进入,引入竞争,打破Z公司电源在龙岩一统天下的局面。

技术建议层

陈工:通信建设部主管电源工作,与H公司关系较密切,本次大电源的改造计划都是由他做的,所以H公司大电源的进入一些关键的信息都是由他提供的。

县局使用层

C县电信局赵主任:Y县电信局钱主任,最终用户的意见可以起到捶边鼓的作用。

项目策略:

关系策略:

a.建立新的高层关系支撑平台。

b.发展高层信息员。

c.加深建设部市场关系,强化运维部技术支撑,限制Z公司的份额,建立普遍客户关系。

d.强化使用单位C县和Y县电信局市场关系支撑。

份额扩张策略:

a.牵引局方让H公司参与投标,限制Z公司的份额。

b.利用C县电信局对Z公司电源服务不满的时机,封杀Z公司在C县的使用。

c.强化H公司前期进行的技术宣传活动,树立H公司大电源技术品牌优势。

d.推出H公司针对龙岩地区的大客户服务策略。

e.建立H公司在高、中层和县局的普遍客户关系。

f.确定精确的商务政策。

项目启动总结:

项目目标和需求已经明确。

项目发起人:Frank

项目干系人:Leo,公司研发部指定人员(技术交流),公司技术支援部指定人员(标书制作,商务评审,工程勘察)。

约束:实现销售。

组织结构:成立项目组,项目组资源由Leo统一调配。

(4)博弈阶段

Z公司表现

Z公司产品很早就在龙岩地区使用,电源产品基本覆盖整个地区,尤其是大电源从地区到各县局都广泛使用,其在整个地区长期运行稳定且与技术层关系好,受到较高评价。

Z公司由于全国其他地区市场受到H公司的吞食,份额逐渐减少,危机感比较强。其志在捍卫福建省这块传统市场,由于一直是封闭市场,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利润空间大,龙岩作为其收益性市场,是绝对不能受到冲击的。如果龙岩失守,那么今后的日子将不会好过。因此Z公司从高层到基层都非常重视。该公司销售经理对几个主要部门领导进行频繁拜访,意欲牵引客户不用招标直接订货,将H公司封杀在招标之外。

Z公司前期工作重心放在牵引客户不用招标直接订货,而对应标没有做任何处理,等到后来标书发出,请Z公司应标时,他们手忙脚乱,毫无准备,只好匆匆应对。

Z公司自身也感受到C县电信局服务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他们积极采取行动。首先给C县电信局发出Z公司对该服务问题的当事人(南区经理H、龙岩地区负责人Z和服务工程师L)处理结果的传真,对H和Z扣除第四季度的所有奖金并且在全公司进行通报批评,对于服务工程师L给予开除处理。

开除服务工程师的举措并没有得到用户的谅解,在Leo从道义方面加强与用户沟通后,逐渐增加了用户对该举措的厌恶感,觉得Z公司没有人情味。

Z公司向地区电信公司承诺,以后供货在商务上将给以最优惠的条件,增加考察培训名额,提高服务质量和缩短响应时间等。

SWOT分析

H公司优势(S):

a.H公司整体市场关系较好,建设部黄主任对H公司认可度较高。

b.H公司大电源技术稳定,在全国重要干线上广泛使用。

c.由于龙岩是Z公司的优势市场,在龙岩的商务政策较高,使H公司在商务上有较大的回旋空间。

H公司机会(O):

a.龙岩电信客户不反对H公司产品的进入。

b.Z公司在C县电信局由于一时的服务不好,受到局方建维主任的批评。

c.运行维护部提出要引进H公司电源,打破Z公司在龙岩垄断的局面。

d.H公司可以通过适当的商务进入龙岩。

H公司劣势(W):

a.H公司大电源在龙岩是空白市场,Z公司电源在龙岩是优势市场,并且电源在县局广泛使用。

b.H公司在技术认可度上低于Z公司。

c.局方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采用Z公司的产品。

H公司威胁(T):

a.局方初期电源设计是按照Z公司产品设计的。

b.Z公司在大电源的拓展上占得先手。

c.局方采用的H公司图像监控系统在进行终验时,没有达到当初承诺,不能实现告警联动功能。

(5)项目进展

Leo通过拜访C县电信局赵主任,向其介绍H公司大电源的使用情况和技术特点,争取得到他的大力支持,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对Z公司在C县电信局的服务问题有效进行打击。Leo向赵主任详细汇报了公司情况,产品特点及H公司三级服务体系,并热情邀请他适当的时候到公司去参观考察。最终赵主任答应在本次电源招标工作中支持公H司,在招标会上他积极发言,举旗反对Z公司,并且率先在C县电信局使用H公司大电源。

Leo通过拜访Y县电信局钱主任,向其介绍H司大电源的使用情况和技术特点,争取得到他的大力支持,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并向其详细报告了Z公司在C县电信局的服务问题及H司三级服务体系。钱主任答应在本次电源招标工作中不反对H司,并表态如果龙岩电信公司采购H司电源的话,Y县电信局愿意使用。

Leo拜访龙岩电信公司通信建设部黄主任和运维部何主任,加强个人感情联络,通过何主任和黄主任向局里提出让H公司进行竞标,在两位主任的大力支持下,最终电信公司决定由H公司和Z公司两家公司进行投标。

在陈工制作标书的过程中,Leo安排技术人员及时跟进,对H公司不利的技术条款进行修改,说服。并设置一些技术障碍,如H公司比较容易满足,而对手需要花一定成本才能满足的技术条款则列入,以便在商务上拉大差距,同时在技术评标时可以取得领先优势。对于跟踪的情况也通过陈工进行反馈,在实际运行中一些用户想要的而Z公司一直没有提供的功能,安排H公司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评估,加紧开发,并适当承诺可以实现。

根据三三原则,运维部何主任属于铁杆支持类,利用与H公司关系密切的条件,由他在招标小组对Z公司电源在龙岩地区出现的问题发表批评看法,同时大力推荐H公司大电源在龙岩地区使用。

拿到标书后,H公司进行了详细的答辩。内容翔实,制作精美,采用大量彩色图片,并装订成书,给评委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标书都做得这么好,产品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标书内容有:

Ø     目录

Ø     公司介绍(特别强调多少博士后)

Ø     产品特点介绍

Ø     对用户要求的逐点答复(全部满足,对优于用户要求的用黑体体现,如效率要求80%,H公司可以做到95%,然后解释效率高对用户有何益处)

Ø     对本项目的工程答复(含施工进度,机房设计等,连设备搬运的脚架也考虑在内)

Ø     对本项目的服务承诺(详密的服务计划,简单的故障排除方法,紧急联络手机,800电话等)

Ø     公司资质(公司获得的证书影印件,银行资信证明,产品入网证明,权威部门测试报告等)

Ø     部分用户名单及使用报告(罗列权威用户,附上厚厚的一堆用户名单,附上用户的评语,并强调是部分用户,对于非常重要的用户还提供电话号码,以便求证)

Ø     商务报价(单独密封,通过侧面了解对手历史报价,并分析此次对手报价,有针对性做的比Z公司略低,这样使用户在支持H公司时有一定理由)

(6)项目决定阶段

2000年11月初,龙岩电信公司招标小组开会决定电源改造一事,会上当面拆封报价,H公司最终的商务报价比Z公司略低。

会上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从讨论的过程看,对手也有强有力的支持者,但场面基本能由Leo方进行控制。对手基本上只能抓住H公司的产品没有用过的弱点,表示不放心。

在讨论过程中由何主任提出目前网上都是Z公司电源,从运维的角度希望能引进第二家进行竞争,以此来强化网上电源服务。

C县电信局赵主任在会上强烈抗议Z公司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建议领导考虑此次采用H公司电源,以警告Z公司,杜绝店大欺客的问题。Y县电信局钱主任表示愿意使用H公司产品。会议风向基本转向Leo方。对手支持者开始沉默,高层最后表态可以试一试。

会议又转入新的议题,由要不要使用H公司产品变成讨论份额问题,已经开始向摸高目标前进了!

为了拿到大份额,做好建设部黄主任的工作是关键,Leo利用其与H公司关系一直较好,同时本次H公司电源在商务上又比较优惠的前提,利用黄主任上洗手间的空隙,电话表示希望能把三套都给H公司,黄主任表示他会考虑。

在经过技术风险评估后,认为使用H公司电源对后续维护,设备兼容性没有影响,会议变得高涨起来,C县电信局赵主任认为须给Z公司留一个深刻的印象,三套全部给H公司。

黄主任认为H公司价格低,建议三套全部给H公司。

Y县电信局钱主任表示愿意使用H公司产品,一套也行,二套也欢迎。

这样一来招标小组考虑到使用单位的意见,决定C县电信局一套给H公司,但由于Y县电信局有一套电源方案已按Z公司做出,并且机房位置已经留好,况且Z公司在Y县电信局没什么问题,所以Y县电信局一套给Z公司,另一套给H公司。

项目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