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什么引发了行业整合浪潮

行业整合是我国农药产业发展与成熟的必经过程,我们需要从全球农药产业环境及产业价值链,从我国农药生产状况、市场竞争和政策制度等维度来剖析我国农药行业整合的动力所在,以便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

(1)世界农药产业转移、全球产业链上的分工与竞争是引发我国农药行业整合的外在动力。

在全球范畴内,农药行业属非主流行业。非主流行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及劳动力,资金周转率低、行业进入门槛低,通常污染程度较高,为发达国家与跨国公司所回避,世界农药产业很自然就从发达国家往发展中国家甚至更落后地区进行梯度转移,这也符合全球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

从我国农药行业现状来看,我国原药出口有较强优势,这种优势预计能维持较长时间,而制剂多往较落后地区出口,难以打入欧美市场,制剂业务难有实质性的突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我国原药产业可能往更落后地区(如我国中西部、东南亚地区等)转移的趋势及国内原药企业的整合浪潮,依然是我国原药企业经营的风险所在。

从全球农药产业链来看,其价值分工包括上游原材料、中间体、原药、制剂、渠道网络、农户等环节。农药产业价值链的典型特征是“中间小、两头大”,即上游原材料、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下游品牌、渠道拥有较高附加值,这些环节利润相对较高;中间生产环节的附加值较低,利润也相对较低。

分析农药行业产业链可以发现,核心技术、原材料和下游品牌是行业最关键的成功要素。我国虽为农药生产大国,但依然面临国际市场竞争及跨国公司的威胁,威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进口国对我国原药部分施行进口配额管理,加上我国逐步取消出口退税政策,农药出口企业的利润受到挤压。

二是由于我们的农药出口以原药为主,制剂产品少,故在世界范围内难以成就强势的消费者(农户)品牌,中国农药企业的品牌力弱,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也不强。

三是我国农药企业和跨国企业竞争时,主要劣势凸显在技术、品牌和渠道三个方面,我国农药企业常面临跨国公司“三板”的挤压,即遭受跨国公司核心技术的挤压(天花板),遭受跨国公司渠道网络的挤压(地板),遭受跨国公司强势品牌力的阻隔(墙板)。跨国公司通过“三板”把我们锁定在有限的空间里并不断压缩,让我国的农药企业生存越来越难。

在全球农药产业链分工上,跨国公司挑肥拣瘦,拿走了利润最丰厚的部分,留给我们的是一些“残羹冷炙”,而跨国企业又依赖技术、资本、品牌等优势“大举入侵”中国市场,整合相关资源在中国大陆市场战略布局,留给我国农药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此种情形下,我国农药企业只有迅速做大、做强才能生存和发展,只有进行整合和创新才是我国农药行业唯一的出路。

(2)产能过剩、市场分散和竞争加剧是引发我国农药行业整合的内在动力。

作为在“市场爆炸”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农资行业,经过20余年的市场化能量蓄积,目前正处于高速的成长阶段。由于国内市场的高度分散、行业集中度很低,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行业的正常结构,随着产业总量的增长,产业内厂商的盈利能力下降,企业的成长也受到威胁。

近几年,农资行业的无序发展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资源配置错乱、低水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的失效结构。要想从这个泥淖中走出来,至少需要20年的时间,这也是“统治”未来20年行业大势的核心命题。而从一个失效的结构到一个合理的结构通常采用的手段:一是产业整合,二是业态创新。

四川开元集团总裁赵思俭则认为:“产能过剩和一批有能力进行整合的企业的出现,为行业整合创造了条件。随着企业家的成熟,目前的整合已由以前的被动整合变成主动联手,加之市场竞争的加剧,整合变得越来越容易、普遍。”

因此,国内农药市场分散、产能过剩及农药市场的过度竞争,必然引发我国农药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行业整合。

(3)国家政策规范与引导是行业整合的外在动力,优势企业必将脱颖而出。

我国农药行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企业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弱、竞争秩序混乱,环保、安全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监控,这些问题一直阻碍中国农药工业向深层次发展。有统计显示,2007年中国农药工业研发整体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平均不到1%,与国外先进农药企业投入研发的费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此背景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药行业的准入门槛、加快优势企业的并购重组已经成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民间的共识。

2008年3月1日起,国家将新农药企业核准注册资金最低要求提高到:原药企业5000万元,投资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不含土地使用费),其中环保投资不低于投资规模的15%;制剂(加工、复配,包括鼠药、卫生用药)企业3000万元,投资规模不低于2000万元(不含土地使用费),环保投资应不低于投资规模的8%;不再受理分装企业核准;不再受理乳油和微乳油剂制剂加工企业核准。制剂(加工、复配)企业新增原药生产,须重新核准。

进一步做好农药企业延续核准工作,延续核准工作是逐步解决中国农药企业分散、规模不大的一种手段。通过加强农药许可证和农药登记证的协调与配合,预计将有30%~40%的农药生产企业不能通过延续核准而被淘汰。从2008年开始,发改委将每年定期汇编出版《农药生产企业名录》,接受社会监督。按照《农药管理条例》,不在名录之内的企业均为不合法的农药生产企业。

多数大中农药企业认为,发改委提高新核准农药企业门槛,通过实施新规,有助于规范农药行业的竞争秩序,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这些新规拉开了农药行业规范与整合的序幕。促使不规范的小企业退出舞台,为大型企业创造了发展空间。在行业规范与整合中,优质农药公司将面临市场占有率与盈利能力快速提高的历史性机遇。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全球农药产业环境、产业分工,国内农药市场竞争,还是从国家对行业规范的需要,农药行业的整合都是必然趋势,何况局部领域的整合已经开始了。农药企业要做的就是深入理解行业本质、把握好整合趋势,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并将企业迅速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