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五年为什么中国消费品领域缺乏真正眼前一亮的“超级产品”?为什么一只从杭州出口日本又带回国内的马桶盖捅了中国制造的马蜂窝?原因很简单,中国制造深陷双低(低价格、低品质)陷阱不能自拔,几乎所有品类里,出现的都是品质价值的不断毁灭、降低,而不是品质与价值的提升。
消费者一面抱怨中国产品的低劣品质,一面被淘宝-天猫系电商不停的低价倾销洗脑:产品的毛利空间没了,怎么会有品质?如何会有服务?还奢求更高体验,都是开玩笑。当前的领导品牌也宁可选择在主导品种上的偷梁换柱式降价促销,获取增量,这当然是饮鸩止渴、鸵鸟政策。
所以,各个品类里,稍微出现一个品质一流、价格适中的“升级轻奢”产品,就会引发消费者热情追捧。从三只松鼠对炒货行业的旋风式逆袭、原浆啤酒的爆炸式增长到中高档舒适型“亚朵酒店”对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冲击,都在反映战略大单品的第一个出口:成为老品类里的新主流是刚需,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