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稽核的目的
稽核是为了保证执行方案,再漂亮的方案没有落实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如果没有稽核,最后管理绩效不好,搞不清楚哪里有问题,是方案不行,还是方案没有落实,没有真相,后续改善就无从下手。
2.稽核部的组建
稽核部可根据公司情况设置,如果公司只有几十个人,稽核部由兼职人员负责,如由品质工程师、生产副主管等人员组成,一周集中稽核一次。如果公司有几百个人,就要1~2个专职稽查专员,每天负责稽查,每天出稽查报告,共享在微信群或公共盘。
稽查专员要有原则性,没有原则性的人不要做稽查专员。稽查专员需要具备沟通能力,善于和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稽查专员可以从内部竞聘上岗,让员工看到晋升希望,竞聘上岗的稽查专员对现场比较熟悉,做稽查工作也比较有信心。
3.稽查专员培训
要让员工认识到稽查的重要性,要对稽查专员进行系统培训,内容包括:稽查的原因,稽查的价值,稽查的原则,稽查的流程,稽查的标准如何建立,稽查当中的异常如何处理,稽查报表如何填写。通过培训,稽查专员掌握一些基础,有利于开展工作。
4.制定稽查计划
稽查计划主要是周和月稽查,明确一周或一个月要查哪些文件,文件中有哪些内容。根据计划,编写好稽查控制卡,明确各文件要稽查的内容,如何抽样稽查。
5.稽查准备
稽查准备包括随身携带控制卡、方案、奖惩单、整改通知单、相机等。
6.现场稽查
现场稽查按抽样规则进行,没异常时,记录稽查的样本,如员工代码、设备名称与代码等。如果有异常,要详细记录问题的地点、时间、相关人员、什么问题、不符合哪个文件要求等。每天要填写稽查日志、问责单。
7.总结
稽查包括周总结、月总结,要列出各部门的执行率排名、得分,要把各部门问题点一一列出,交给责任部门签字,承诺完成日期。稽查总结全部要放到公告栏,并在内部网络共享。
8.绩效管理
要让被稽查部门的员工进行PK,把PK结果公布,对优秀的员工适当奖励,对最后几名且分数低于80分的员工进行问责。要对稽查专员进行绩效管理,稽查专员负责的部门绩效好,稽查专员的奖金就高,否则进行问责。稽查专员的工资要与被稽查部门绩效、公司绩效挂钩。
9.案例分析会
针对稽查发现的特殊原因、典型问题召开案例分析会,责任单位自查问题,承诺改善方案。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当事人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自己认识到错误,要求改善,比高层领导强制改善效果好得多。案例分析一定是典型问题,会上要自我检讨,而不是指责其他部门。
【成功案例】
(1)四-1 产品审核案例【参见本书第一篇“成功案例”第10个案例】
(2)四-2 过程审核案例【参见本书第一篇“成功案例”第11个案例】
(3)四-3 体系审核案例【参见本书第一篇“成功案例”第12个案例】
(4)四-4 稽核与横向问责【参见本书第一篇“成功案例”第13个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