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型的基础概念
用户价值分层,通过关键用户行为来对用户进行价值上的区分。这里的关键用户行为具体是指付费下单。
R:Recency,时间间隔,本次购买距离上次购买的时间间隔,代表用户对产品的熟悉度。上一次消费离得越近,也就是R的值越小,用户价值越高。
F:Frequency,消费频率,用户购买的次数,代表用户的活跃度。购买频率越高,也就是F的值越大,用户价值越高。
M:Monetary,下单金额,代表用户的贡献度。消费金额越高,也就是M的值越大,用户价值越高。
用户价值分层,主要就是通过以上3个指标,对社群用户进行价值上的区分。如图3-11所示。
图3-11 RFM模型
(二)RFM模型的作用
在社群矩阵化营销过程中,可以通过RFM分析法,把社群运营的目标用户大致上分为8类,如表3-2所示。
表3-2 社群运营的目标用户分类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价值的用户,采用不同的运营策略,把有限的资源发挥到最大的效果,这就是社群运营规模化之后可以采取的精细化运营。
(三)RFM模型的具体使用步骤
RFM分析法的使用分为4个步骤:
第一步:分别计算R、F、M三个数值。
具体的计算方式,首先需要统计出包括用户名称(ID)、消费时间、消费金额。通过这3个数据来计算得出。如图3-12所示。
图3-12 计算R、F、M三个数值
第二步:给R、F、M值按价值打分。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按价值打分,并不是按指标数值的大小打分。而是以R、F、M这三个数据的价值来进行打分。例如R指打分,根据最近1次消费时间间隔(R)来定,上一次消费离得越近,也就是R的价值越小,用户价值越高。如图3-13所示。
图3-13 给R、F、M值按价值打分
然后根据打分规则,把数据进行整理。如表3-3所示。
表3-3 根据打分整理数据
当然,在实际业务中,如何定义打分的范围,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来灵活设置,这并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如表3-4所示。
表3-4 定义打分的范围
第三步:计算价值平均值。
通过对R、F、M三个数值进行打分之后,我们就需要来计算出这3列的平均值。如表3-5所示。
表3-5计算价值平均值
第四步:用户分类。
根据价值平均值,分别记录R、F、M三个值是高于平均值还是低于平均值。如果R值高于平均值,则记录为“高”,反之则记录为“低”。如表3-6所示。
表3-6 R值打分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我们就能得出每一个用户具体是属于哪种类别的了。如表3-7所示。
表3-7 用户分类
即便社群规模化之后,我们依然可以实现精细化运营,针对不同层级的用户群体,采用不同的运营策略。
1重要价值用户,RFM三个值都很高,要提供VIP服务;
2重要发展用户,消费频率低,但是其他两个值很高,要想办法提高他的消费频率;
3重要保持用户,最近消费时间距离现在较远,也就是R值低,但是消费频率和消费金额高。这种用户,是一段时间没来的忠实客户。应该主动和客户保持联系,提高复购率;
4重要挽留客户,最近消费时间距离现在较远,消费频率低,但消费金额高。这种用户即将流失,要主动联系用户,调查清楚哪里出了问题,并想办法挽回。
这样通过RFM分析方法来分析用户,可以对用户进行精细化运营,不断将用户转化为重要价值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