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系统性思维

接着介绍最后一种思维:系统性思维。

(1)系统性思维与场景思维的相关性

这种思维,是和前面提到的场景思维相关的。场景思维,更多强调“点”上的事情,就是拿一个点打开来看,拿一个点来验证和试验。但只是聚焦在“点”上的思考,是不够的,很容易会让人忽视全局及周边影响。系统性思维,就是预防、避免这种点状思维造成的消极影响。不同于点状的思考,它是一种线上、面上的思考,是在时间、空间上的延伸性思考。

在HR工作中,经常需要就一些具体的问题、事件讨论解决办法,这时候很容易就这个问题或事件进行讨论,从而得出一个简单而直接的方法。比如:

公司想挽留一个离职员工,但员工提出涨薪50%才会留下来,公司是否接受?

一个管理者与平行部门管理者存在沟通障碍与冲突,要不要干预?

一个员工申请与最近项目相关的一个外部培训,额度高达X万元,是否审批?

一个部门提出项目激励计划,里面涉及每人每月200元的团建经费,是否同意?

……

我们遇到太多这样的单个事件了。如果我们仅就单个事件去思考和决策,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相信很多人都会马上想到,太孤立去思考与决策一件事情,会造成其他方面的影响。

(2)系统思维要考虑周边影响

我们如果要解决一个员工的问题,就要考虑对其他员工的影响;同样的,我们要解决一个团队的问题,就要考虑对其他团队的影响——这是一种“示范效应”。

比如:

你对一个员工长期考勤不打卡的现象采取漠视的态度,其他员工会认为考勤打卡无足轻重,也会效仿不打卡的行为,并能言之凿凿,因为公司已有对一个员工不处理的先例。一个部门管理者拒绝和其他部门管理者沟通和协同,公司如果默许这种行为,那就是向所有部门管理者说明了一件事情,即不沟通、不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是被容许的,甚至是合理的。

所以,我们HR所有的决策,一定要站在公司的全局去考虑,要横向联系,扩大空间范围去思考。这样你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比如对以上出现的两种不良现象,公司的处理方法可以是:对不打卡员工逐步采取口头提醒、书面警告、通报批评等措施,严肃公司考勤打卡规则。对不沟通、不协同的管理者,可以私下与其沟通,明确指出其行为的不当之处,并强调公司对管理者的价值观行为要求;如仍不改进,就可以在管理层会议上,当面指出该错误,并要求其配合其他部门工作;再严重者,就要采取更有力的举措进行处理。

(3)系统思维要考虑有没有“后遗症”

前面讲的系统思维的应用,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考虑的,我们还需要从“时间”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如果你只是从目前的角度,对某事情进行了处理,但这个事情也许会继续发酵,会有后续潜在的风险,并引发其他问题。

很多工作都是存在后遗症的,比如批量性的人员优化,其后遗症就是对团队的凝聚力、对领导的信任度、对其他员工的稳定性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会在随后的几周或几个月显现出来。那时,公司又需要去应对这些新冒出来的问题了。这种现象,很像一句俗语说的“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所以需要系统性地思考,如何做才能使后遗症最小化。

(4)如何提升系统思维

简单来说,系统思维就是进行“上下、左右、前后”立体延伸的思维,就像开一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360度观察、感知周边车辆的距离与潜在碰撞的风险。我们HR要有对周边环境的感知力,对人的行为规律的判断力,以及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预测力。

要培养这方面能力,一方面需要积累更多的知识,比如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等,读《博弈论》与《易经》也是不错的选择(前者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决策思考与行为模型;者揭示了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之道)。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在事上磨,在具体的事中去历练,积累更多的实际案例,逐渐培养出对事、对人的准确判断力、预测力、规划力;那么,在具体的事情决策时,就能自然体现出系统性的思考和决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