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2数字场景形式更偏向抽象性、本质性

“场景”是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抽象描述与本质内核,侧重提炼一般规律与共性需求,而“案例”则是对于业务活动个性化需求的描述。已有研究多将“场景”与“案例”混淆,以个性化案例指引企业对数字化转型一般规律的探索,却往往难以真正触碰到数字场景建设实质。本文将上述两个概念进行对比,通过深入刻画两者的本质区别,划定数字场景研究边界与本质内涵。

“场景”类似于“对象”的概念。场景是一个虚构的情境,用于抽象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场景为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可以测试和评估不同情境下的人的感受和事的逻辑;场景通常是基于广泛的研究和数据分析,以确保它们具有代表性和可重复性。

“案例”类似于“实例”的概念。案例描述实际发生的事件或情况,用于分享和学习;案例基于真实的或虚构的事件,以帮助了解某个领域的实践和决策过程;案例包含详细的信息,如背景信息、问题描述、决策选项和后续结果,以帮助读者理解和分析情况。

场景和案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场景是可设计的,用于研究和建设的;而案例是描述实际发生的事件或情况,用于特定的参考借鉴,如表3.3所示。

表3.3 “场景”和“案例”的特征对比

方面

场景

案例

处理核心方法

需要设计;特定目标下的系统性工作;服务于实施建设。

实际存在;客观、全面的描述和呈现;服务于学习借鉴。

存在的目的

实现特定目标;实现改造升级。

帮助了解某个领域的实践;帮助了解某个领域的决策过程。

情境的真实性

面向未来可能的抽象情境。

描述实际发生的事件或情况。

细节的程度

更简单;为了特定目的;抓住需求的本质。

细节更多;无明确目的性;以客观性为评价标准。

可重复性

具有代表性和可重复性。

不需要考虑可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