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五曰参疑内争,

参疑之势,乱之所由生也,故明主慎之。(出自《六微》)

等级不同的臣子越位争权夺利的局面,是祸乱之所以产生的根源,英明的君主会慎重地对待它。

故事1:骊姬杀申生

晋献公时期,骊姬地位高,可以和君主的正妻匹敌。她想用自己的儿子莫齐来取代太子申生,就在献公面前陷害申生并杀了他,于是献公立奚齐为太子。

【解】:

后妃构陷储君,让亲子上位的的故事在历史上层出不穷。韩非子《爱臣》、《备内》篇也有论及。

故事2:忧储杀君

郑君已经确立太子了,而有个受宠的美女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继承人,郑君夫人害怕,就用毒药暗杀了郑君。

故事3:宠幼危嫡

公子朝是周君太子,他的弟弟公子根很受周君的宠爱。周君死后,公子根就率领东周叛乱,周分裂为两个小国。

故事4:楚成王之死

楚成王把商臣立为太子,过后又想立公子职为太子。商臣听说了这件事,但没有弄清,于是就对他师傅潘祟说:“怎样查清这件事呢?”潘崇说:“设宴招待成王妹妹江芋,但不要尊敬她。”太子接受了潘祟的建议。江芋说:“呸,下贱的东西,难怪君主想废掉你而立职呢。”商臣说:“事情得到了证实。”潘崇说:“你能侍奉职吗?”商臣说:“不能。”“能做职的诸侯吗?”商臣说:“不能。”“能发动大事吗?”商臣说:“能。”于是商臣就发动守卫宫殿的军队去攻打成王。成王请求吃过烤熟的熊掌再死去,商臣不答应,于是成王只好自杀。

故事5:韩哀侯之死

韩廆担任韩哀侯的国相,而严遂受着韩君的器重,韩廆和严遂相互仇恨,情形已很严重,于是严遂就派人在朝廷上刺杀韩廆,韩庞跑到哀侯身边抱住哀侯,刺客就刺杀韩廆,连哀侯也一起刺死了。

故事6:宋君之死

戴欢担任宋国的太宰,而皇喜受着宋桓侯的器重,戴欢、皇喜争权夺利而互相伤害,结果皇喜杀了宋君,夺取了政权。

故事7:郑昭论储

郑国国君问郑昭说:“太子到底怎么样?”郑昭回答说:“太子还没出生呢。”郑君说:“太子已经确立了,您却说没有出生,为什么?”郑昭回答说:“太子虽然确立了,但是君王的好色之心不减;宠爱的姬妄如果有了儿子,君主必定喜爱他;喜爱他,就一定想把他立为继承人,所以我说太子还没有出生。”

故事8:狐突论储

狐突说:“君王宠爱姬妄,太子就会危险;宠信近臣,相室就会危险。”

【解评】: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贵为一国君主,如果对身边人的争斗没有警觉性,或处理不好,自己和自己亲近的人也会成为“池鱼”。

韩非子讲“参疑内争”的道理,换个说法就是,有些人所处位置天生就潜在有利益冲突的可能,这是人性使然,作为君主要懂人性、明白这些道理,才可更好掌控局面,避免矛盾激化。 如果处理不好这些事情,很大概率是把君主自己都搭进去。我相信,“参疑内争”的基础和土壤,在现代企业中也同样存在,企业领导者也当知此人性人情,控制不必要的内耗,让职业经理人把更多精力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大家知道,古代的嫡庶、长幼、尊卑制度特别严格,我们现代人看这些觉得特别不公平、特别糟粕,但结合韩非子讲的这些历史故事来看,就会明白这些做法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相对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