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招商系统的内控系统控制

第三节  招商系统的内控系统控制

德国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准备了12年,在这漫长的准备时间里,战争狂魔不会是天天在家睡觉,而是在整备扩军、秣马厉兵,也就是从内部管理上整饬军队,为发动战争优化组织架构,提升军队士气。

其实,今天向市场要销量,希望开疆扩土,何尝不是一场外扩式的战争模式呢?而在进行一场外扩式的战争之前,是不是也要问问自己,是否已经具备了与外扩系统相对应的内控系统呢.

有很多人认为,内控系统和招商的关联不大,事实上这犯了一个本末倒置的错误,没有好的内控系统展示给招商对象,就像一个缺乏修养的美女,美若天仙却满嘴跑火车。对于一个企业,在内控系统的管理上,最重要的只有两个部分,一是组织架构,二是薪酬激励,这两部分做好了,内控系统的骨架就算基本搭建完成了。

一、组织架构

为什么说组织架构是内控系统重要部分?一个人愿意留在一个企业,不外乎三个原因:一是钱、一是平台、一是混日子。在扩张初期,钱总是不够,用钱换来的忠诚终究不会持久,许诺高薪的扩张企业,不是钱多人傻,就是真傻。混日子的人,自然是企业要尽快淘汰掉的人,那剩下来就是希望借助平台的。让留在企业的人心怀梦想、有持续发展的空间,这才是设置组织架构的根本原因。第一,组织架构是给那些留在企业、希望持续发展的人看;第二,才是给那些未来要和企业合作的招商对象看。如果企业的组织架构层级短,一眼就能看到董事长(如图4-3所示),对于一个员工来说,他又会有什么动力继续留在企业呢。

有人说,组织架构这个东西是虚的,是官僚主义作风,形式主义,只适合大企业,不适合小企业,照这样整,只是自寻死路。这正是很多中小企业不愿改变组织架构的第一借口。

其实,组织架构既然是给留在企业里的员工看的,理所当然是个将来式,做一个三年、五年的组织架构,是要让员工看到企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架构出来后,不是第一时间就在各个岗位填满各色人等,如果这样,就失去了组织架构最重要意义了。相反,应该根据现实情况,将现有人员填充在这个组织架构对应的岗位,而对于空缺的岗位,可以分三种情况进行调整:

当年业务拓展中必需的岗位,且需要专人负责的,可以进行内外部招聘;

当年业务拓展中某些辅助岗位,可以让现有人员进行兼任;

当年业务拓展中可能涉及不到的岗位,可以暂时空缺。

然后依据这个原则,对三年的组织规划做一个总体的设计,再按年份调整和补充每个岗位的人员,以某企业设计的下辖事业部三年组织架构图为例,进行演示,如图4-3、图4-4和图4-5所示。

备注:灰色部分为当年必须配备的组织人员,标准(兼)字样的岗位,可以由其他岗位的人进行兼任,虚线部分为集团共享平台。

 

4-3  2015年组织架构图

 

4-4  2016年组织架构图

 

 

4-5  2017组织架构图

 

当然,做好组织架构图后,对应做好每个岗位的岗位职责是必须的,其实某些岗位职责,即使目前的人力水平还达不到这个标准,也应该写进去,这既是岗位职责的要求,也是对现有人员技能储备提出的要求。

二、薪酬激励

相较于组织架构,薪酬激励对于企业招商来说会更私密一些,也一般不会呈现给招商对象,但又是企业组建、招商、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队伍建好了,要让队伍高效地运转起来,除了外在市场的发展空间能让每个人都有企业发展的成就感,还需要建立一套内部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人员保持持久的激情和战斗力,正如“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一样,没有动因的市场拓展是一场一哄而上的闹剧。

接下来企业的困惑就来了,希望给员工激励,但是更需要他们有相应的付出,所以在激励的对立面,就有一个考核问题,很多企业在考核上贪大求全,恨不得员工上班发呆的次数也要考核在内,能量化的要考核,不能量化的也要考核;今年希望做的事要考核,明年希望做的事也要考核,结果是考核的指标越来越多,考核的效果越来越差,员工拿的钱越来越少,士气越来越低,市场也就越来越差。

那么,在薪酬激励上,到底要建立怎样的考核机制,才能真正地让企业这套马车高效地转动起来呢。

如果将员工的收入分为底薪、提成、奖金、扣罚等有形收入,晋升、嘉奖等无形收入,在考核上采用“3件事原则”将员工考核的事项进行分类,就自然而然成了对应岗位的工作职责。这3件事就是常说的“必须干的事、禁止干的事、希望多承担的事”。以销售人员的考核为例,如表4-4所示:

4-4  销售人员的考核


从表4-4中可以看出,将员工“必须要做的事”对应底薪考核部分,其中可以量化的指标则列入奖金和提成的考核部分。另一方面“希望员工做的事”对应员工晋升和嘉奖的标准,“禁止员工做的事”则成为对员工的扣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