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案例】“思念系”的千味央厨一飞冲天

2021年7月8日,“思念系”的千味央厨成功过会,公司作为餐饮行业重要的加工企业,产品覆盖油炸类、蒸煮类、烘焙类等产品,历经8年发展成为连锁餐饮行业内的“超级后厨”。

千味央厨为何能够一飞冲天?

背景分析:

作为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速冻食品行业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但在中国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6年,中国消费者人均消费速冻食品约10公斤,相当于美国消费者的15%,欧洲消费者的25%,日本消费者的40%。目前,中国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面临种种挑战,一是受中国居民消费习惯、收入水平的影响,尤其是受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速冻食品行业的增长速度已经由10多年前的30%增长率放缓到近两年的15%,不过仍然高于一般行业水平;二是由于加工技术逐步普及,速冻食品加工企业众多,全国规模以上企业达到数百家,小型企业更是有数千家,行业供应能力充裕,竞争激烈,行业销售增长率呈波动下降的态势。

速冻食品行业分析如表1-2所示。

表1-2 速冻食品行业分析

时间

发展阶段

行业特点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

萌芽起步阶段

部分地区出现用冷冻、冷藏方式储存食品的现象,速冻食品更多的是指食品的储存方式而非生产方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至2004年

快速发展阶段

产品线开始变得丰富,肉类、水产类、米面类产品琳琅满目,速冻食品厂家快速增长,行业集中度加强,实现了现代意义上速冻食品的快速发展

2005—2015年

整合发展阶段

随着连锁超市普及和冷藏技术进步,冷藏产业链得到逐步完善,行业实现迅速发展,涌现出以三全、思念为代表的米面制品企业,以安井、海霸王、海欣为代表的速冻肉类制品企业,以山东惠发为代表的畜禽类产品企业

2015年至今

竞争白热化

阶段

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冲击,大型实体商超发展滞缓,销售网点集中使得竞争加剧,餐饮外卖行业的兴起影响到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速冻食品行业内的企业盈利受到影响

事实上,2012年速冻汤圆、饺子、粽子这几类食品基本都处于“赔钱赚吆喝”的状态。三全、湾仔码头等速冻食品行业内的头部企业遭遇行业拼抢式竞争,开始实施产品重构,推出高端产品以改善经营恶化的趋势。

思念食品的创办人李伟在产品重构的同时开始系统重构一家全新的企业——千味央厨。我们为大家简单介绍千味央厨的情况。

(1)千味央厨的市场战略重构。

思念食品的创办人李伟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舍弃原有的市场资源,从消费市场进军餐饮市场。

我们对速冻食品行业进行分类,从产品维度上看,千味央厨属于速冻米面制品企业,从客户维度上看,千味央厨属于餐饮市场企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较多地体现出其客户特征,即服务餐饮市场的B2B模式特征,基于此,有必要对速冻食品行业的消费市场和餐饮市场进行对比,加以分析。

①消费市场(终端产品)。

消费者对速冻食品有较大的需求,特别是在城市消费市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时间变长,消费者缺少足够的时间自己做饭,对速冻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此外,各种现代烹饪设备的出现也为速冻食品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面向消费者的速冻食品主要是在超市中销售,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出现了速冻蔬菜、速冻海鲜和肉类,但一般加工程度不深,多是生鲜品直接速冻,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速冻食品行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可以为消费者供应速冻的成品、半成品,最具代表性的是成立于1993年的三全食品和成立于1997年的思念食品两家企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三全食品和思念食品已经成为速冻食品行业的两大龙头企业,销售额突破50亿元,其主要产品速冻饺子、汤圆、面点、粽子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

整体来看,消费速冻食品市场的规模要比餐饮速冻食品市场大5倍左右,不过随着餐饮速冻食品市场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两者之间的差距也变得越来越小。由于速冻食品以米面为原料,工厂出品的一般是全熟或半熟制品,后期采用油炸、蒸、煮、烤等方式加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与其他水产、畜禽、果蔬类的速冻食品有明显差别,不具备替代性。

②餐饮市场(中间产品)。

消费市场的速冻食品广为人知,虽然人们对以千味央厨为代表的餐饮市场较为陌生,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一市场占比较少。相反,餐饮市场在国外发展较为成熟,在国内也是方兴未艾,而且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速冻食品餐饮市场主要存在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得较为成熟。2016年,全球供应餐饮机构的速冻食品市场规模达到1939.1亿元。美国是世界上餐饮速冻食品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美国的西斯科公司(Sysco)是北美最大的食品服务销售企业,营销网络遍布美国,公司为餐厅、饭店、医院和学校提供餐食,食品包括鲜冻肉、海鲜、家禽、蔬菜、水果、零食及环保餐具、厨房用品等,服务的客户数量多达420000家,2016年这家公司的销售收入接近50亿美元,由此可见美国餐饮速冻食品市场的发达程度。欧洲是餐饮速冻食品第二大消费市场,消费量仅次于美国。日本是餐饮速冻食品第三大消费市场,也是亚洲第一大消费市场。总的来说,经济越发达,生活节奏越快,社会化分工越细,酒店、连锁餐饮及冷链物流等行业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餐饮速冻食品行业越发达。

国外的西式快餐企业进驻中国市场,带动中国的速冻食品餐饮消费市场发展,西式快餐企业包括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快餐企业。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些国际餐饮巨头来到中国发展,在中国建立自己的供应体系,选择一些国内速冻食品企业进行供应链合作,形成餐饮消费市场,刚开始餐饮消费市场规模较小,品种也比较单一。后来,真功夫、呷哺呷哺、海底捞等中国连锁餐饮企业崛起,他们在供应端开始学习洋快餐的经营模式,建立自己的供应体系,带动餐饮速冻食品市场快速发展,由此,餐饮速冻食品的需求量快速增加,2015年行业规模达到54.4亿元,同比增长23.5%。

中国餐饮业收入及增速如图1-1所示。

图1-1 中国餐饮业收入及增速(中国烹饪协会:《2015年中国餐饮市场分析报告》)

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餐饮速冻食品行业在市场规模、技术水平、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等方面还存在差距。目前,中国速冻食品作为原料在快餐业中的比例不足5%,在整个餐饮业的原料供应中占比不到2%,人均消费量远不及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从长期来看,国内餐饮业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餐饮业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从而刺激餐饮速冻食品的需求;二是中国餐饮企业面临“四高一低”(房租价格高、人工费用高、能源价格高、原材料成本高、利润越来越低)的难题,出于人工成本、后厨空间、快捷出餐、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需要,餐饮业的经营模式也必须进行转型,逐渐由原来的自制食品转向更多地使用速冻食品。因此,尽管会有一些波折,但餐饮速冻食品行业存在长期发展空间。如果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达到欧美国家消费者的一半,那么餐饮速冻食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00亿元,是目前规模的十余倍。

(2)千味央厨市场战略重构驱动运用体系重构的历程。

千味央厨这家公司成立于2012年4月,是思念食品的关联公司。思念食品是国内速冻食品行业内的巨头,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与三全食品一样,在全国食品行业内位居前列,拥有强有力的产品开发和销售能力。早在2006年,思念食品接受国际餐饮巨头百胜中国餐饮控股的委托,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根工业化速冻油条,并把速冻油条供应给百胜餐饮旗下的肯德基。由于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思念食品又成功地把冷冻面条、挞皮(蛋挞底托)、馄饨、比萨饼底等产品供应给百胜餐饮旗下的小肥羊、东方既白、必胜客等餐厅,成为百胜中国餐饮速冻米面类产品的核心供应商。2012年,思念食品把供应百胜中国餐饮的业务切分出来,专门成立了千味央厨食品公司,为百胜中国餐饮提供定制化产品。

千味央厨并没有停留在百胜中国餐饮的供应业务上,在此基础上,拓展更多的销售渠道,一方面依托自身是百胜中国餐饮供应商的品牌优势,和国内诸多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合作,成功地研发出适合这些餐饮连锁企业售卖的产品,成为德克士、真功夫、华莱士、吉野家等餐饮企业的供应商;另一方面,依托思念食品的研发和生产技术,千味央厨研发出一些适合普通餐饮企业使用的产品,比如手抓饼、红糖馒头、米糕,等等。千味央厨通过招募经销商,成功地把产品售卖给城市和乡村的小型餐饮企业,销量逐年攀升。

千味央厨的发展历程如表1-3所示。

表1-3 千味央厨的发展历程

时间

发展阶段

发展特点

2004—2012年

前身:思念食品餐饮业务部

承接百胜中国部分餐饮供应业务,同时开拓其他连锁餐饮企业部分业务

2012—2014年

独立公司快速发展阶段

大型连锁餐饮企业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开始尝试招募经销商,以覆盖中小型餐饮企业市场

2014—2017年

跨越阶段

市场需求集中爆发,形成大客户和经销商渠道并稳步发展

千味央厨注册资本1400万元,在强手如林的资本市场中重点聚焦直供餐饮机构市场,为大型连锁快餐企业提供速冻成品、半成品,经过5年的努力,千味央厨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成长之路。当其他速冻食品企业面临增长失速的时候,千味央厨却每年保持着40%的增长速度。到目前为止,公司已经成为一家注册资本超过6000万元、拥有三个加工基地和1500名员工的中型食品制造企业,全年销售额达到7亿元,净利润达到4500万元,销售范围基本覆盖国内20多个省市。企业从简单的供应速冻半成品发展成为提供包含产品设计、生产加工、运输配送及后续配套服务在内的产品综合解决方案。

千味央厨销售收入及利润如表1-4所示。

表1-4 千味央厨销售收入及利润

时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5.93

7.01

8.89

3.67

净利润(万元)

4700

5900

7400

2400

思念食品主要面向C端,而千味央厨则聚焦B端,两者存在显著的市场差异化特点。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思念食品成为重资产企业,而千味央厨则属于典型的轻资产企业,公司没有负债,原有的发展资金全部来自于企业自身的积累和合作企业的投资,京东和绝味进行战略性投资,客观上将为该公司的上市背书。

我们通过分析千味央厨的成功案例,得出结论:集团化企业重构经营业务,无论是跨界还是关联行业,都需要形成独立的运营体系,这样做可以规避风险,避免新成立的公司被原有企业拖累,出现两家企业一起倒闭的情况。这样做还有利于新成立的公司轻装上阵,自主决策,在新的领域开拓出一片新天地。“思念系”千味央厨的做法值得其他企业学习,这将会给诸多大型民营企业的集团管控建设带来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