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魅族直上阿里云端王坚的勇气与魅蓝的问世

黄章极具乔布斯式的极客气质。

他有着木匠的手艺,家中的不少家具都由他亲手打造。在设计手机外形时,他会用他那个打造家具的刨子打磨出很多个模具,从中选择一个大小最合适、手感最好的交给工程师,然后工程师会按照这个木质模型打造一个钢质的模具。他再拿着魅族的原型机在家里捏上一个月,然后对背部的弧度提出修改意见。他甚至会为了音响效果,可以拆房子去看看是否是电源线有问题,于是还换了一根价值十几万元的电源线。后来又觉得地板会产生共振,还换了地板,甚至是灯、变压器和各种线路,都被他换了个遍。在给魅族装修办公楼的时候,因为不满意配色,食堂地板被砸掉了三次。自己家的别墅也因为没完全按自己的要求做好,而全部推倒重来。

黄章用他的工匠精神打造出了魅族M8手机,并因此一战成名。魅族M8手机后来被苹果公司起诉而于2010年停产,据说是因为外观与iPhone相似。

黄章显然对此并不在乎。经过两年的潜心打磨,魅族M9于2011年1月1日推出,首发当天,在北上广深地区出现了上千人排队购买的场景。由于全国预订的人数太多,导致M9到4月1日才正常供货。

黄章觉得自己可以退休了。在中国手机市场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那几年里,黄章过起了非常潇洒的日子。他喜欢窝在家里看电影、听歌、种菜、喝酒,偶尔带着家人开游艇出去玩玩。黄章的“宅”和“隐”是出了名的,他几乎一个月只出家门一天,甚至几个月不去一趟公司。他设在魅族大厦5层的大办公室空空荡荡,没有一点他个人的痕迹,常常被行政部门用作接待客人的贵宾室。他连北京、上海都没去过,而且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媒体的采访。魅族的运营倒也一帆风顺,其系列产品一直都被粉丝誉为最漂亮的国产手机之一,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

直到2013年10月,魅族的营销副总裁莫翠天宣布离职,随后拉着一个团队投奔乐视。紧接着,2014年春节前的一天,研发副总裁马麟带着一部分总监和高级经理也跳槽加盟乐视。在春节期间的一个晚上,魅族总裁白永祥带着李楠、杨颜等几位高管来到黄章家中逼宫,一待就是一个通宵。这位前MP3工程师在12年前与黄章一起建立了魅族,如今连他也跟黄章表达了离开的意愿。

黄章被接连不断的离职危机彻底震惊,“天都变了”。

魅族员工纷纷离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在北上广深的初创企业都愿意拿出可观股权分给团队核心管理层的当下,黄章却不愿意分配股权给高管。雷军当年的警告不幸成了现实。

黄章终于醒悟到,魅族长期的家族式运营、保留所有股份在自己手里的做法,已经很难换取大家的信任和坚持了。大年初九,黄章重新出现在许久不曾现身的办公室,召集魅族几百名骨干开会,称自己从火星回归,“有一点点遗憾,大彻大悟得有点迟了。”黄章承诺要拿出20%的股份和期权,分给公司的高管和员工。可是黄章似乎并没有打算割自己的肉,他要通过引入外部资本的方式来给员工兑现股权收益。“我回来就是来搞股票的,用股票这个东西,让食堂的阿姨也买得起房。”

黄章说,从这一天起,魅族开始要变了。说完后,他就又从公司消失,丢下副总裁李楠去满世界找钱。

李楠先后见了上百家机构,能投几千万人民币的财务投资人几乎全扫了一遍。周鸿祎对这件事很上心。在此之前,360的那些应用程序曾两次惨遭苹果应用商店的集体下架,奇虎股价亦跟着受重挫,让周鸿祎相当窝火。凭借手中的4亿用户,被网友称为“红衣教主”的周鸿祎连腾讯都敢硬拼,在苹果面前却像个大气都不敢出的小媳妇,他何曾受过这等委屈?

而且,360软件管家其实就是电脑版的应用商店,负责给电脑用户提供正版的软件使用,周鸿祎何尝不想将电脑行业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手机行业上去?虽说手机就是一部带通信功能的电脑,但电脑与手机的游戏规则不同。手机应用商店的成功必须基于两个前提,一是互联网,二是软件免费,这两个前提在电脑诞生初期都不具备。当时的电脑要安装软件,都得去买不同的光盘来安装。直到互联网已经成熟而且软件免费的时代到来了,才在电脑上出现“360软件管家”这样功能类似苹果应用商店的东西。遗憾的是,电脑行业的硬件与软件是分离的,联想、惠普等绝大多数电脑厂商都不擅长软件,也就从来没想过(也可能是缺乏能力)在电脑出厂时就预装一个软件管家来收过路费。手机行业却走的是硬件与软件一体化的路子。360所能提供的杀毒等服务,各手机厂商自有的手机助手基本都能提供,所以,360的应用软件就很受手机厂商排斥。

与其受制于手机厂商,不如自己去做个手机厂商。看着昔日手下败将雷军将小米手机做得风生水起,周鸿祎早就心痒难忍。而且,360作为个人电脑和互联网时代的霸主,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微软一样有着强烈的危机感。360也曾与华为、海尔谈过合作,出了几款360特供手机,那是玩票性质,如今,正式进军手机产业的机会来到面前,怎么能够错过?2014年底,周鸿祎亲自飞到魅族总部所在的珠海,与黄章相谈甚欢,合作的事情差不多就要成了。

这时候,发现要被踢出局的阿里巴巴当时的CTO王坚跳出来,拍胸脯说阿里巴巴要给魅族投更多的钱。

魅族真正的大坑来了,因为王坚比黄章还要理想主义。黄章只是想做一部好手机,王坚却想做出一个好的手机操作系统。

电脑操作系统的市场,微软的视窗系统和苹果的iOS系统实现了几乎100%的垄断。这不仅让中国在经济上损失良多,在国家信息安全上也存在隐患。打败垄断者的,往往是新的技术革命。当智能手机挤压个人电脑市场、移动互联网侵占互联网地盘的时候,芯片与操作系统都面临着新的市场洗牌的机会。

苹果开始研发手机的时候,乔布斯一脚踢开了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微软,用自己的团队研发出基于Unix的移动操作系统iOS,终于为打破微软的垄断和控制出了一口恶气。iPhone和iOS系统发布10个月后,谷歌发布了安卓系统。与封闭式的iOS系统不同,安卓系统是开放式的,谁都可以加入安卓阵营。

如果说中国电脑操作系统的遗憾是因为比微软晚了15年才起步,那么当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时,几乎同时起步的中国手机操作系统原本是有机会占据一席之地的。有意思的是,这回,是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们走在了前面。

在谷歌发布安卓系统一年后,中国移动就推出了OPhone系统。OPhone系统号称是性能可与安卓系统并驾齐驱的自主系统,宣称要打破几大国外移动系统的垄断。中国移动当时的总经理王建宙表示,已经备好了60亿元的补贴,誓要成为3G手机市场的主导者。当时手机操作系统还处在群雄逐鹿的阶段——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初显颓势,安卓系统的市场份额仅占5%,苹果的iOS系统还不成气候,微软WP系统尚未面世。一切皆有可能,OPhone系统完全有这个机会。

可惜,中国移动抢准了先机,却没能把握住。OPhone系统实际上是采用安卓源代码开发的,去掉谷歌搜索、邮件等服务后,再集合中国移动自己的飞信、139邮箱等应用。2009年第三季度,首批搭载了OPhone系统的定制机上线,市场反响平平。随着安卓系统不断升级,OPhone系统更新速度跟不上,用户开始吐槽,很多用户购买OPhone系统的手机后的第一件事是手动刷机,换成其他操作系统。OPhone系统的合作手机厂商也纷纷倒戈安卓阵营,OPhone系统手机做到第二代就做不下去了,“首款国产智能手机系统”遂销声匿迹。

比OPhone系统晚两年,中国联通也开发了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沃Phone”系统。沃Phone系统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独立国产手机操作系统,基于Linux内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不过,此时安卓系统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50%,由于不能兼容安卓应用和得不到应用程序商的支持,沃Phone系统也终归失败。

为了不错过智能手机时代的红利而开发移动操作系统的,还有阿里巴巴。马云第一次听到王坚博士提出要研发云操作系统时,“我几乎是愤怒地惊讶于他的胆识。”但马云最终还是决定支持。2011年7月,阿里巴巴正式推出了阿里云OS系统2013年,阿里云OS系统改名为YunOS系统。为方便阅读,后文中一律用YunOS系统,不用阿里云OS系统。,同时还联手天语发布了首款基于YunOS系统的智能手机。天语曾经一度进入中国手机市场前三(2009年3月),但在苹果手机带来的智能手机革命大潮中,天语一时失去了方向。王坚劝天语的老板,如果不自己革自己的命,就会由别人来革自己的命。于是天语下定决心,将阿里巴巴视作转型的最重要助力。之后卓普、夏新、基伍、康佳、小辣椒等二三线手机品牌陆续也推出了YunOS系统的相关产品。

阿里巴巴的YunOS系统可不简单,这里的“Yun”,指的是“云服务”的“云”。最早做云服务的是亚马逊,为了应对美国人“黑色星期五”时的疯狂购物,亚马逊不得不建立了庞大的数据中心,因为平时资源是闲置的,于是就做起了云出租的业务。在此之前,企业需要购买服务器来安装公司软件,硬件的采购和维护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了云服务,企业只需要去租一个虚拟主机来用就可以了。许多大公司和政府部门的台式电脑都已经接入云服务了,只要5G解决了无线网速的问题,便携式电脑和手机接入云服务就是迟早的事。YunOS系统就是这么个融合云存储、云计算和云操作为一体的新一代操作系统。

YunOS系统给每个手机用户提供100 G的云存储空间,采用“云App”方式,让用户不需要在手机端下载应用程序,而是在网络环境下,登陆统一的云账号后,即可运行YunOS云端平台上的各种应用。云服务不仅去掉了应用程序需要安装和不断升级的繁琐操作,还可以让软件的运行效率有指数级的性能改善。原本要占用大量手机本地处理器资源来运算的应用程序,一旦移植到YunOS系统上,通过云计算,就可以瞬间完成。另外,YunOS系统还可以把每个智能手机都变成一个数据采集器,它收集关于医疗健康、消费交易、环境交通等方面数据并将这些数据都上传到云中,交给计算机处理和存储,变成大数据,给阿里巴巴带来巨大的信息优势。总的来说,云服务是一个有广阔想象空间的未来发展方向,YunOS系统是要抢占云时代的先机。

而且,作为中国独立自主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YunOS系统对国家信息安全的意义非凡。2014年中央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商名单中,YunOS是唯一的移动操作系统供应商,安全性成了它入围的关键。

王坚想通过YunOS系统对安卓系统的兼容,借助安卓系统的势力范围扩大开发者数量。可谷歌对阿里巴巴这个同样是互联网巨头的中国竞争者如临大敌,根本不容许这个安卓系统的挑战者存在。2012年9月13日,在阿里巴巴原定与宏碁联合推出搭载YunOS系统的A800新手机发布会开始前一小时,由于受到谷歌施压,宏碁被迫取消了合作。更糟糕的是,谷歌随后将YunOS系统定义为“非兼容版安卓系统”,威慑其他打算与YunOS系统合作的手机厂商。

谷歌的打压反而激起了阿里巴巴的斗志。一周后,阿里巴巴决定将YunOS系统升级为战略产品,宣布YunOS系统独立于阿里云事业群运行,并单独向YunOS系统投资2亿美元。在谷歌的威胁下,没有一家中国手机的一线厂商敢和阿里巴巴合作,YunOS系统就选择了三线品牌手机和山寨手机的市场。山寨手机也倾向于YunOS系统,因为YunOS系统比较特殊,相比安卓系统更封闭,不容易被rootroot:安卓系统中超级管理员用户账户,该账户有整个系统的最高权力,可以操作系统中的所有对象。为了手机的安全与稳定,防止用户误操作而导致系统崩溃,系统是默认未开启root权限的,需要获取。,于是山寨手机内置的垃圾软件就不容易被清理掉,它们就能获得稳定的流量,通过垃圾推送来赚钱。而且YunOS系统预装了阿里巴巴自己开发的消费级应用,如淘宝聚划算、淘宝比价、淘女郎等,当然也不想被root。

为了突破安卓联盟的封锁,阿里巴巴当然也希望有分量的手机厂商来做合作伙伴。阿里巴巴一度打算自己做一款淘宝手机,和富士康等企业都洽谈过,就连和中国电信如何进行收益分成都谈好了,却在最终拍板的关键时刻叫停。阿里巴巴团队突然意识到,售后问题、库存问题都是互联网公司之前不曾遇到的,而它们不是阿里巴巴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魅族进入了阿里巴巴的视线。

2014年10月,魅族与阿里巴巴发布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发布基于YunOS系统的Flyme系统,同时宣布备货10万部手机备战天猫“双十一”。相比360,魅族看中的是阿里巴巴拥有的天猫渠道优势,而且黄章也不在乎谷歌的不满。反正魅族年销量不过四五百万台,如果谷歌真要制裁,那等于是谷歌在给魅族打广告,求之不得。

“郎有情、妾有意”,这桩生意就这么谈成了。2015年,魅族宣布阿里巴巴将向其投资5.9亿美元。不过,双方一直未对外宣布的事情是,魅族还与阿里巴巴签署了对赌协议,后者对魅族的出货量提出了要求,而且要求魅族必须用上YunOS系统。

由于YunOS系统与安卓系统兼容,不管魅族的Flyme系统是基于YunOS系统还是基于安卓系统开发的,给用户的体验是一模一样的。YunOS系统的生存关键在于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数量。有用户数量,才能与安卓系统平起平坐。否则,YunOS系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所以,王坚要求魅族必须在短期内大规模提升出货量。

魅族原本全盘学习iPhone,连价格也跟着iPhone定位高端,显然难以完成短期内上销量规模的要求。李楠提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计划:做一个定位更低端的魅蓝品牌,以保证完成与阿里巴巴的对赌协议。这就像小米推出的红米品牌一样,对外宣传少,却是出货量的主要来源。

魅蓝定位于千元机市场,魅族则保持中高端定位,其MX系列是超高性价比的中端,而PRO系列则是其高端产品。那家追求完美、特立独行的公司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要走全产品线、冲销量的大众品牌。魅族开始与黄章曾经不屑一顾的小米争夺入门机的市场。

从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在白永祥和李楠的主导下,魅族在一年时间里共发布了8款机型。这意味着,平均每隔一个半月,魅族就要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或北京演艺中心狂欢一次。魅族邀请众多明星助阵,其中不乏邓紫棋、汪峰、筷子兄弟等当红歌手。

整个2015年,魅族受益于机海战术,出货量大幅提升。全年总销量突破2000万部,同比增长3.5倍。其中魅蓝的销量占了70%。

增长的销量带来的却是巨额的亏损。2016年初,黄章现身公司年会发表新春致辞,他提出公司新一年的发展方向是“稳增长、创利润、挺进IPO”,销售目标则定为较保守的2500万部。

然而,时光进入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拐点悄然来临。经历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总量开始下降。从竞争环境来看,以OPPO、vivo、华为、金立等为代表的线下渠道厂商强势增长,而以小米、魅族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公司则面临巨大压力。

2016年,魅族疯狂开了12场发布会,最终全年还是只卖出2200万部手机,未达到预定的销售目标。销量上不去,利润就出不来,走低价路线的魅蓝就赚不到钱。不仅不赚钱,频繁的价格战还让魅族的魅力不再,严重损失了粉丝的忠诚度。从产品的层面来说,魅族旗下拥有MX、PRO、Note、E、A、Metal等十几个系列,产品线混乱,令人难以区分。更为尴尬的是,这十几款产品中没有一个爆款。为了冲销量,魅蓝占用了公司过多的资源,导致在高端机上的研发投入不足。

机海战术难以为继,李楠一度想复制小米的生态链模式,但是在魅族内部折损了四个团队都没有做成。2017年1月,李楠表示,魅族将要减少产品,更加聚焦少数几款产品。这明显是在回归黄章的初心。那些李楠主张的全产品线、机海战术、提升出货量等等,黄章其实并没有兴趣。尽管魅蓝的销量显著,但在工业设计和审美上,和黄章理想中的手机差异甚大。黄章将魅族危机的原因归咎于魅族失去了初心,当然,还有利润。作为一个“土味十足”的老板,黄章不懂资本运作,但知道利润对于经营一个企业的重要性。黄章认为:“对公司来说能赚钱的就是人才,不断亏钱就是费(废)材。”

为了再现M8的荣光,黄章提出了打造魅族15周年梦想机的概念,同时一改魅族过往的文青风格,以及魅蓝带来的低端机形象,直接定位商务高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白永祥主导设计了Pro 7双面屏手机。该款机型定价2880元,比上一代Pro 6提升近400元。

然而,被寄予厚望的Pro 7,成为魅族史上的一次滑铁卢。

魅族的核心用户是年轻人。对于Pro 7的设计,“魅友”直呼手机变丑了,并不为新品买单。在技术革新上,魅族也再次追错了潮流,Pro 7的背部画屏设计,不被正在追求全面屏的手机市场接受。Pro 7发布两个月就不得不降价,沦为千元机。当时定制画屏的成本是1600万美元,魅族本来下了百万部的订单,却积压了几十万部,给公司造成了重大亏损。

做产品的白永祥、做Flyme系统的杨颜和做营销的李楠相继离职,“魅族三剑客”分崩离析。

黄章真的只能靠“自己也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