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法详解】
1.上身不动,左脚底踩下,右脚跟提起 ,向前荡出放在脚尖的位置。
图 5-101 图 5-102
2.左脚踩下,将重心平移至右脚心;随即右脚底踩下,脚涌泉带动腰胯向右旋转,带动双手收回右腰体侧约两个拳头宽。右上左下,掌心相对。
图 5-103 图 5-104
3.右脚涌泉带动腰胯向左旋转,同时吊手向右前东北侧送出,左手维持不动,左脚尖点地,脚跟向内旋。注意此时腰不能浮起,吊手腕不超过肩膀高度,松肩垂肘。
图 5-105 图 5-106
4.左脚向西侧拉开两肩长距离,与肩同宽,两脚成90度,左脚跟点地。
图 5-107 图 5-108
5.右脚踩下将重心平移至左脚,同时左手向上荡起于胸前高度。
图 5-109 图 5-110
6.左脚底踩下,涌泉旋转带动腰胯将右脚尖向左旋成45度,上身朝向正西方的同时,左手夹脊吐气略微前伸,让左手看似伸垂肘长,掌心朝下,成美人手。右手吊手维持外形不变,松肩垂肘松腕,注意右肩不要因而不自觉抬起,并特别注意右脚成虚。
图 5-111 图 5-112 图 5-113
7.左脚底往下踩,右脚尖向右旋开90度,右脚为虚脚。如果觉得空间不足以完成下一个动作,那可以继续将右脚跟再向右旋开90度,然后右脚尖再向右旋开90度,但无论如何最终都需右脚尖朝向东北方。
图 5-114 图 5-115
8.左脚踩下,将重心平移至右脚心,右吊手不动,将全身沉落于右脚心,并身体后坐落到大腿与胯平的高度。身体前倾15度,左脚尖内扣,左手顺势护于小腿内侧,左掌心向内。
图 5-116 图 5-117
【师父叮咛】
单鞭下势对于年龄稍大或脚腿不好使唤的人来说,是有难度的。因此不一定都要蹲这么低,只要重心能沉落到右脚底,让脚底能产生接地之力的根劲就可以。我虽然可以轻易完成此动作,但除非演示给各位看,否则平时打拳也不会蹲太低。太极着重的是根,不是这个漂亮动作的外形。
标准单鞭下势在身形上要注意几点:第一,下坐时右大腿膝盖要跟地面成平行。第二,功夫鞋不要穿太小号,否则蹲下时你的脚尖会因为鞋子太紧而翘起。第三,左腿下蹲时膝盖不能伸直,要微微弯曲,才不会受伤。第四,切实的落胯很重要,否则很难保持前后左右平衡。第五,上半身前倾大约15度就好。角度太少会向后倒,太多就会压迫到腰胯的松沉跟膝关节。第六,眼睛要直视左脚尖或是左手中指的方向,不要上下东看西看。第七,两脚掌都必须贴地,不能有脚跟或脚尖垫起的情况。
单鞭下势外形很好看,是太极中的经典动作,因此大家也就忽略了它真正的用法。这个式子最重要的精髓体现在“挫下”这两个字。实际上,单鞭下势最重要的是腿法,虽然从表面上看不出来。当你遭遇强敌无法抵抗,或来不及接下他的巨大来力,导致捋劲捋到自己身上而产生危险时,就立即转变成单鞭下势。左右手走化、扰敌、牵动并攻击敌方,前脚攻击或顶住敌方下盘之重心,身形往后一落,同步发出捋劲、採劲,此时当可轻松后引敌方,挫下跌扑而出。但不论如何,永远谨记口诀:“两手不接,两脚不起”。单鞭下势的腿法,虽然没有离地,但只要攻击,就是腿法已起。因此,仍然需要保持双手接触对方,才能施展,否则将陷己身于危险之中。
【每日功课】
1.靠山功30分钟、行功15分钟熊经功15分钟、预备式与单鞭下势11次。
2.云手单式50次;单鞭下势定势10次,每次5秒。
【本周心得】
班上有位是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的董事长,他长期严重失眠,到后来连吃安眠药都不太管用。这周上课时他跟师父说:“不知为何,我的睡眠越来越好,可以开始睡个安稳觉了。”师父告诉他:“这是因为习练太极拳后,你逐渐懂得放松了,你的副交感神经在开始慢慢地修复原来透支的所有机能。只是在现在这个初学阶段,这些修复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而已。”
师父说:“当你们从一个阶段进阶到另一个阶段,进入到不同的班次时,就会开始从现在这种被动的养生,进入到针对性地利用各种功法来调整你想调整的部位跟疾病,特别当以后你们具备将每个功法融入拳架里时,那功效将更为凸显。不用着急,这些你们只要持续学习,相信我,相信太极,不久的将来你们都能学会。”
关于师父说的这事,我深有体会。才练了五个月太极,我诸多不舒服的情况都已经改善很多。不管是心脏、精神状态、心情、睡眠、腰背、颈椎、胃病、甚至排泄功能,都一点一滴在往好的方面变化。说实话,我相当庆幸自己当初愿意选择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