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 六大职责与三流关系图
生产经理的日常工作职责是围绕“生产、品质、成本、交付、安全、士气”六个要素开展,如图3所示。生产作为生产经理首要的工作职责,它的一切来源可以说是一纸订单。为了满足订单上的交期,必须提高一次合格率、控制生产成本,在安全的生产环境下激发员工鼓足干劲开展一系列生产活动。在接收订单那一刻起,无论是对业务部信息的反馈,还是生产过程中对生产信息的确认,都是生产经理必须重视的内容。总的来说,整个制造供应链其实是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整个生产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物流过程,而在这个物流过程中,对于订单的扭转及生产信息的一系列反馈,又是一个信息流的过程。企业通过成本的核算和客户资金的回笼,才能让企业继续生存和运营下去,这些都是资金流的过程。针对生产经理的六大工作职责,我们可以把他的工作分为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大部分来展开分析,如图4所示。
图4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流转图
(1)在信息流中,生产经理要关注的是:
订单该如何接收与处理?在整个订单的接收与处理过程中,它所产生的生产计划应该是什么样的?生产计划该怎样传递与执行,以及提高订单的处理能力所沿用的信息系统。另外,如何得知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采取什么措施能有效地进行生产过程控制。对外如何关注客户的需求及如何做好客户服务,都是生产经理在处理信息流的一些主要工作。如果一个信息流在工厂得不到准确的传递或消息失真,它所产生的“牛鞭效应”非常严重。比如销售预测需求信息沿供应链传递时失真、放大或缩小,会导致生产计划跟着失真、放大或缩小,进而使整条供应链过量生产、过度扩张、库存积压,从而导致资金也一起造成积压;采购方因为商业原因故意隐瞒市场数据,或为担心供应商的产能不足而故意提高预测,还会导致供应商也生产过度、库存积压。
所以,资金流的问题往往取决于信息流的解决方案。“拿信息换库存”也是拿信息换现金的道理一样,即通过鼓励供应链及时、准确地共享信息来减小“牛鞭效应”、减少库存、减少资金积压,从而盘活整个供应链。信息流来自信息的流程,而信息则来自于数据,生产经理要在企业所使用的信息系统中收集准确的数据,并从中提炼出合适的信息并加以利用分析,有效地利用信息流在工厂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行动,促进供应链的发展。
(2)在物流工作中,生产经理的主要职责是:
如何让工厂的实物流更加顺畅?寻找什么样的信息系统能辅助工厂的物流流向效率更高、更准确?作为物料供应,以及物料转移的仓储,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措施能有效地提高整个运行效率?对于仓储的实物应该怎样做储存才能有利于周转?工厂的物料应该怎样做出入库管理?在实现实物交付的过程中,所用到的运输配送方式该如何做出选择,才能更快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订单完美交付率?总之,在物流工作中,讲的是如何让工厂的实物在它的“供应商”与“客户”中流转顺畅。在整个物流工作中,虽然讲究的是实物的流动,但在流动中如何保证效率与准确性,信息流也在其中起作用?因此,在实物流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信息流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辅助性的有效渠道。总的来说,三流中任何一个“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在实际操作中有相互作用关系的。
(3)在资金流活动中,生产经理需要关注的内容:
作为资金流,它是企业继续生存下去的资本,它在供应链里面应该如何流转并流通,是生产经理要关注的问题。首先,明确在供应链里面,资金流包含哪些内容,它的流通与运转方式是什么样的?对于资金流产生的主要方面——客户,日常应该如何加以控制与维护。其次,在进行供应链活动前,要有针对性地对生产制造做出预算,评估企业所制造的产品能否带来利润。在利润中如何才能准确地定位成本的产生与可下降、控制的空间,怎样才能进一步让工厂、企业盈利?只有资金流在不停地流动,整个工厂才能得以延续,实物流和信息流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除上述几点外,作为新时代的生产经理,与“创新”二字也是密不可分的。虽然说生产是追求“稳定、均一、可靠”的产品,但是生产经理万不可原地踏步。尤其是“90后”乃至“00后”员工不断进入生产一线,许多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与新时代脱节。比如上一代人踏实肯干,注重工资收入,而“90后”更偏向于工作环境、舒适度、趣味度等方面,反而不太注重工资收入。因此,生产经理需不断思考新方法,促进不同年龄层的员工的融合,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并及时扼杀“老一辈看不起新一辈,新一辈嫌弃老一辈”的苗头。归根结底,生产经理是一个“活儿”:不仅要将各种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活”起来,还要将手下员工的工作热情“活”起来,更要将自己的思维“活”起来。如此一来,整个生产活动就“活”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