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使能流程的绩效

使能流程的绩效目的是让组织充满活力,对着战略与端到端流程方向,实现群体的全力拼搏,保持领先于行业的奋斗度。

使能流程的绩效有四个关键点:

​ 1.导向价值

企业要重点关注端到端流程的价值创造,也就是流程的经营成果,而不是流程过程与输出表现。

以IPD流程为例,要关注新产品的财务成功,就要看新产品的收入、毛利、利润、现金流;要关注新产品的市场成功,就要评价市场份额、产品竞争力等。

现实中,企业部门KPI更多的是关注本职能流程段的绩效,关注对片段的流程输出的衡量,加上部门之间的不协同,往往没有为企业做出太多价值贡献,容易出现强大的部门,弱小的组织,部门绩效表现爆表,企业经营绩效不达标,甚至惨不忍睹。

​ 2.导向增长

增长是企业永远的主题,我们常说企业没有成功,只有成长。想要做时代的企业,就必须不断地跟随外部环境快速地成长,快速地适应。

企业要重点关注改善型及突破型绩效,而非维持型绩效。改善型就是你的同比不断改善;突破型就是你的改善幅度,必须3倍于平均改善速度,快速地缩短与标杆的差距,或者快速地甩开对手。

改善型与突破型指标要驱动公司不断增长,在存量业绩自然增长的同时,获得增量绩效,给企业持续增长输出源源不断的动力。

增长,要么是收入的增长,要么是生产力的增长,要么是组织能力的增长。收入的增长可能来自产品力、品牌力、销售力、服务力、交付力,需要不断地创新我们的业务模式,持续地进行产品技术创新等。生产力增长要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改善成本结构,提升资产效率,往往来自端到端业务流程的变革与优化。组织能力增长来自管理成熟度提升、数字化水平提升、人才密度提升、团队士气提升等。

现实中,企业往往制定了一堆保险系数极高的公司目标与部门目标,很多是维持型的,增长往往来自行业自然增长的红利,或者抓住了几个偶然的机会,不是战略驱动的,不是核心能力驱动的。这样的增长是偶然的、不可持续的。

​ 3.导向协同

首先,要上下对齐。明确部门责任中心定位,将公司KPI通过端到端业务流程,通过战略解码向下传递到部门KPI,把老板对于经营业绩的压力有力地传递给每位一级部门负责人,让他们面对经营成果,而不是任务完成。

其次,要左右拉通。基于端到端流程KPI及战略导向,拉通流程绩效关键部门的KPI,形成统一的目标,成为一个高效协同的流程团队,提升横向协同水平与效率。

现实中,跨部门协同是企业共同的痛,厚重的部门墙,部门导向的KPI大多不协同,甚至是冲突的,严重的内耗,既消耗了企业的资源,又严重损伤了团队的士气。

​ 4.获取分享

围绕价值链,将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交付、价值评价、价值分配进行闭环管理,基于价值贡献来分配激励资源,比如奖金包、发展机会等。价值是来自卓有成效的流程,多产多得,我的收入我做主,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以责任中心、研发/销售/交付/变革等项目组的贡献为主来开展价值分配工作。

想要解决价值评价的问题,就要将流程绩效做扎实,建立战略导向流程绩效指标体系,将业绩指标解码到驱动业绩实现的流程绩效指标,再将流程绩效指标分解到部门。

基于价值贡献做差异化分配,而不是基于职级,更不是基于领导意愿。同岗不同酬,敢于给火车头加满油,绝不让价值贡献者吃亏。

现实中,年底绩效评价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尤其是中后台人员,完成的工作任务与成绩一大堆。但真的有价值吗?谁的价值大?总经理很迷惑,只好拍脑袋,缺乏规则、标准与数据,唯上的文化就越来越浓,企业就越来越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