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药品生产企业、药店如何“双剑合璧”

多元化的话题在医药零售界燃烧多年后,终于开始蔓延到药品生产企业。2010年前后,越来越多的传统药品生产企业步云南白药、片仔癀、同仁堂之后,将眼光投向日化、化妆品、保健品,甚至茶叶、酒类等非药产品的生产,企图凭借非药市场的拓展,实现自身业绩的增长。

 

在制药企业纷纷为药店多元化经营“输送弹药”之际,药店该如何把握自身的渠道优势,实现工商有效互动?

药店政策可向药企倾斜

如何在市场竞争更为白热化的新领域抢得“一杯羹”,甚至实现原有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是药厂在推出非药产品时必须面对的问题。从理论上讲,药店和药厂在此进程中应该天然地结合在一起。

首先,药店原有中低端消费人群用药市场几乎被整块切割给新医改后得到政府支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因此,药店比药厂更迫切期待扩大非药的经营。

其次,在非药经营上,药店最大的不足是缺乏上游市场资源,无法获得上游客户在渠道管理、价格管理、返利等方面的支持;药厂在进入非药市场后,也需要时间和“代价”去熟悉非药的传统主流渠道——商超百货。若药厂与药店进行合作,由于双方相互比较熟悉,大多已经建立起比较通畅的沟通合作机制。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在大多数药厂涉足非药产品的生产后,都选择走所谓的“药线”,将药店作为其非药的主流渠道,期待借此实现弯道超车,但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销售非常不理想,很多产品在药店的销售额连维系药厂正常的运转都不够,更谈不上成长为新的盈利点了。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须从药店和药厂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受庞大渠道的诱惑,在资源投入和渠道管控,特别是价格管控上,药厂都在向商超倾斜,即便在药店的营销手法上也照搬商超,并没有推出针对药店的专业培训和营销手法。另一方面,从药店来说,也没有真正研究并发挥药店在非药营销上的独有优势,将非药作为立足未来的战略主流品类,给予足够的重视。

药店可弥补商超渠道不足

分析当前药厂生产的大多数非药商品,如果把市场推广阶段的重点放在“以陈列、广告、价格折扣等促销措施拉动销售”的商超,要想脱颖而出获得市场的认可,依靠其品牌并不能让顾客将其与其他同类产品区分开来,加上相对高昂的价格,没有足够的理由和强有力的推荐,让直接顾客产生购买冲动几乎不可能,自然无法在获得良好感受和口碑后成为目标人群的购买首选。

再分析药店的经营优势,主要集中在可以通过顾客购买药品的分析,找到其在饮食、生活习惯的不足或弊端,从而可以主动从引导顾客建立有利于自身健康的良好生活方式出发,推荐购买一些更为适宜的非药生活用品,如改善牙齿烟渍等不足的功效牙膏、针对女性或其他爱美人士皮肤弹性问题的胶*蛋白饮料等。也就是说,药店可以弥补商超的不足,以自己精准的目标客户挖掘和强有力的专业服务,推动目标顾客首次消费获得良好感受。

在非药经营上,药厂与药店如能密切合作,一定会珠联璧合,共同发展。对于药厂来说,不断开发针对中高端人群的功效性日用品,以阶梯式不断满足药店多元化的需求,同时,在新品推广阶段将药店视为市场铺货的主渠道,给予药店比商超更为优惠的供货政策,同时,做好商超少量铺货和价格维护工作,让药店能够在足够利润空间的刺激下,不断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介绍和市场推广,带动该产品在商超的自然销售,最终成为目标客户的消费共识。

同时,药店也可以根据用药需求和顾客消费观念的变化趋势,向药厂主动提出多元化非药的需求建议,给药厂一个产品开发的方向,减少药厂在非药商品开发上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开支。如此,才能实现双方在非药生产和销售上的利益最大化,从而避开瓜分非药原有市场份额的红海,在做大整个市场的基础上,开创一片新的市场蓝海。

�� ���

 

� `���

B、便于陈列。拉动非药销售的因素中,陈列占有比较大的比重,但要形成一个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陈列,必须要一定的排面和量。如果主推品种较多,要形成大排面,占用资金较大,销售有限,影响资金周转,容易形成滞销品,乃至近效期商品。

C、便于市场突破。非药品进入药店,对于药店的传统顾客来说,要接受一个新的品类,特别是与药品关联度相对较远的品类来说,有很大的心理障碍。如果先用少数主打品种进行市场突破,在潜移默化中打破顾客的心理障碍,则相对比较容易,等顾客接受该品类后,再大量推广该品类,则相对比较容易。

4、多次主推。次主推是相对于主推品种而言的概念,主要是从毛利角度出发,针对满足顾客相对个性化的需要制定的。次主推品种数量较多,便于在主推品种介绍后,顾客在思考是否购买时自我选购时的考察对象。对次主推品种,门店人员可以不用非常熟悉,只需要知道主要特点即可。较多的次主推品种,可以实现较大的陈列面,让顾客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到较高毛利的品种

New Ro�9 ;s�方法2在顾客被抢眼的药食同源商品吸引住时,店员详细介绍每种商品的功效、效果最好食用方式、方便度最佳食用方式、口感、最佳配伍及适应人群和注意事项等,对周边的“有心”人群产生“导购”效果。

这样一方面通能充分展示店员的专业性,赢得顾客及门店其他未关注到药食同源商品顾客的专业信任;另一方面,方便不愿意透露自己疾病相关信息的顾客,更有针对性地挑选适合自己的商品。

改善口感提高顾客兴趣

在销售药食同源商品时,让购买者获得最佳的口感非常重要。以前面所述清肝明目的调理方案为例,这方案还有一定的降低血压的作用,可以推荐给高血压患者使用。但是,药食同源商品对此类疾病状况改善上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且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病患,药食同源并不是必要方案。

此时,店员若能以口感作为切入点,就能增加患者长期服用药食同源商品的兴趣。比如,店员可以相应推荐顾客在药食同源方案中加入山楂,既可强化降低血压的效果,增强食用者对坚持食用的信心,又可以通过改善口感,让顾客有坚持食用的欲望。

全员营销,温馨提示

药食同源商品与药品等最大区别在于:顾客一旦形成药食同源商品的食用习惯,就会带动销售额的提升,形成稳定的客流,从而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因此,门店中的药食同源商品应该形成“全员营销”。

例如门店收银员,就可以参与其中,因为在顾客付账时,一句话提示可谓相当见效。购药时若有人推荐药食同源商品,顾客可能会不购买;然而如果在付款时时,收银员再次向其推荐相同的药食同源商品,顾客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产生购买或了解的欲望。

但需要注意的是,全员营销不等于喋喋不休的劝说,建议简单一句抓住要点的推荐即可。如患者购买了降血脂的药品,营业员或者收银员可以简单一句带过:“天气热了,请问是否需要带点荷*去?降血脂效果很好,价格实惠,只要××元,煮沸后自然凉,口感清冽、满口生精,非常不错,我就天天在喝。”绝对会让大热天来药店的人不自觉产生品尝一下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