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合大于优秀
本来创意公司是一家广告公司,创始人兼CEO是一个多次创业者。他认为自己前几次创业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对于钱没有概念,和人聊到钱会觉得不好意思。这次创业,他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引进了在成本控制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合伙人,并且有不错的效果。因此,创业公司CEO如果能在最初期招聘的时候考虑人才架构合理,创始人能力上的短板一定能够得到弥补,而非招聘一个方方面面都完美的人才。
对于初创公司而言,也许是因为一个或者数个美好的创意聚集在一起的,但依旧需要有人来关注公司生存问题,要先活下来,再去考虑活得美好。
在实施人才地图的时候,也不能考虑仅仅对标大厂,以招聘大厂人才为目标。而要选择同等类型稍大的企业,适合比优秀更重要。无论技术多厉害,能力多高,如果期待在创业公司享受大厂的待遇和环境,并且不愿意做妥协调整自己适应环境和节奏,这样的人选特质就不是人才地图的目标。
(2)执行大于战略
创业型公司的资源匮乏,无法跟大公司相比。同时,团队缺乏磨合和经验积累,如果能快速响应,及时调整,踏实执行,才有可能真正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人才地图的执行也一样,如果能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快速执行并且摸排清楚,就能快速做出招聘决策,也能够抢在大公司烦琐的流程之前,招到适合的稀缺战略人才。
(3)多试错,免追责
人才地图的使用能提高招聘正确率,即使是大公司也需要持续投入才能取得好的成效,如果希望借助于猎头的力量做人才市场摸排,需要一定的预算。对于创业型公司而言,就某一个长期而核心岗位为契机,只要投入精力做人才地图项目实施和更新,用成就感推动进度,用责任感带动补位,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实际上,由于战略和团队都是新的,甚至有可能面临的业务也是开创性的,人才地图的开展有时候可能没有对标公司和业务。要不断尝试,及时复盘,不去追责,才能鼓励人才地图执行小伙伴持续改进。
这样做可以解决四个问题:适当淘汰,保持人才的流动性;发现好员工,并通过加薪、升职、赋予更多职责等方式留住他们;客观评估业务对于人才的需求,根据岗位制定招聘策略;在盘点过程中,统一管理层对于人才的认识,形成客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