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陪伴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无需多言。真正困难的是,家长应该如何理解陪伴的本质意义,以及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陪伴的温暖。
但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的却是很多家长极其无奈的感叹:
——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了,怎么还是……
——只要回到家里,我已经不做任何与孩子无关的事情了,可是,孩子好像还是……
——就差没有把心掏出来给他了,最终还是……
——我也想陪他呀,可是人家根本就……
——……
乍一听,这些饱含着沮丧、焦躁与无奈的叹息和诉说,似乎都非常值得同情和安慰。但是,假定你真的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或者给予了某些安慰之后,你可能会更抓狂地发现,你还得继续面对绵绵无期的辛酸史、苦难史,甚至是血泪史。而且为了向对方表明你的情真意切,你还得一同感叹,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由于彼此在这样的“同频”交流中,默契地达成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或许一场以数落孩子为主题的大戏就此上演了……待“演出”结束后,各自依旧,为下一轮演出准备着更多的“素材”。
从某种角度说,旁人似乎没有权利去评价上面这些情形,因为这毕竟是人家的真实感受,可是,问题在于当你在强调你的感受的同时,是否也感受过孩子的感受呢?也许孩子无数次在心中说过这样的话: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很爱我,可是难道爱就只能用唠叨的方式来表示吗?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我身上,难道你们自己真的没有任何其他稍微重要一点的事情吗?
——亲爱的爸爸、妈妈,在你陪我的时候,除了功课、学习上的事情,难道就没有其他话题了吗?
——你说要我快乐就好,你真的快乐吗?为什么总看见你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呢?
——为什么在你们的眼中,我总是有那么多的缺点和不足呢?
——为什么我认为做得对的事情,在你们的眼中总是错的呢?
——为什么你们身上的毛病几十年了都没有改掉,到我这里就得马上改掉呢?
——为什么你要求我要锻炼好身体,你们就是可以整天窝在家里,从来不运动呢?
……
如果你愿意去听到孩子没有说出来的这些话,你就可能听到,在你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同时,孩子说的另外一句话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如果是这样,你是不是更加伤心欲绝呢?
所以,如果家长真心认同“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滋养”这一观念,请在行动之前想清楚,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陪伴?到底是身的陪伴还是心的陪伴?到底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陪伴还是单纯要求孩子的陪伴?……这些问题的答案,除了你的孩子之外,没有任何人能够给你答案,更不是那些所谓的专家能够猜测得到的。
如果你真心想从孩子身上得到更确切的答案,请给孩子足够的耐心,让他可以毫无顾忌地说出他的心声、他的故事;让他可以没有负担地展现他的喜怒哀乐;让他可以在你的和颜悦色中“胡言乱语”;让他可以有自己的爱与恨;让他能够尽情地哭和笑;让他可以沮丧;让他分享喜悦;接受他的失败;一起享受他的成功;让孩子有离愁别绪;也让孩子可以天马行空……你可以静静地坐着,你也可以牵着他的小手,你可以表露你的好奇和欣喜,你更可以享受……
但是,请你控制好自己,不要打断孩子;不要对孩子预先做出评价;不要指责孩子;在说出你的意见和看法之前,先听听孩子的意见和看法;在提出建议和要求之前,先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打算……如此陪伴,你将幸福着孩子的幸福,孩子也幸福着你的幸福。
因为面对未来,我们不见得比孩子懂得更多。
所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家长切实做好陪伴孩子这件事情,真的不是想象得那么难:
陪伴价值无需言,真心才能效果好;
如影随形看似秒,方式不当亦徒劳;
倘若身在心不在,家长孩子皆烦恼;
陪伴更需近本质,万千法门都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