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干家直播间】总编替你问专家
时间:5月13日周二晚19:30
专家:谭洪华,江西丰城人,广东博思方略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顾问,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咨询专家、国家注册审核员、汽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员。中小企业“降本增效模式”创始人。谭老师先后带领团队辅导过100多家中小企业,给企业带来了不低于30%的有形回报(产量、利润率、成本、执行率、准交率、直通率等指标),同时给管理粗放的中小企业建立了降本增效管理系统,全面提升了产品品质、准交率、物料损耗率、设备综合性能指数、人均产值、库存周转速度,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执行力、市场竞争力。
管理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先进不先进之分,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管理。谭老师从基层管理人员出身,做过外资企业的班组长、QC、中高层干部,精通企业管理会计、中国企业文化、各种管理体系认证、日本精益生产模式、美国六西格玛模式,日本阿米巴经营,咨询过程中并能很好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总结完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之路。
谭老师独创的控制系统与领导系统相适应,经营水平与管理水平相适应企业管理2.0和3.0和4.0模式,适合中国当下中小企业的实际,推动了企业的快速转型升级,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提升做出了杰出贡献。
主要公开作品:
《五大质量工具详解及运用案例- APQP/FMEA/PPAP/MSA/SPC》
《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详解与案例文件汇编》
《ISO9001 2015新版质量管理体系详解与案例》
《ISO14001:2015新版环境管理体系详解与案例文件汇编》
《IATF16949管理体系如何落地及全套文件汇编》(京东评为精品图书)
《FMEA(第五版)讲解及案例文件汇编》
《ISO45001管理体系如何落地及全套文件汇编》
主持人:张本心,识干家(博瑞森图书)创始人&总编辑,22年管理图书策划出版经验。
访谈主题:中小制造企业用可视化管理降本增效
说明:直播文字版根据直播内容制作,详情扫码看直播回放
观看建议:
一、可视化管理的本质与起源
可视化管理起源于日本精益生产体系,与 5S、七大浪费共同构成现场管理的核心框架。谭老师强调,可视化管理是 5S 的“升级版”,其核心在于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信号,实现“无需逻辑思考即可判断对错”的管理效果。
核心定义:利用颜色、图形、文字、声音等直观元素,将抽象的管理规则转化为 “一看就懂”的现场标准。例如:
商超用红色标识 “促销区”,绿色标识 “安全通道”;
工厂用黄色地标线划分 “待加工区”,红色警示线标注 “危险区域”。
核心特点:
(1)直观判断:通过颜色、图形、文字等元素传递信息,避免依赖逻辑思考。例如,外资企业车间用红色标识不良品区域,黄色区分待处理区,绿色定义合格品区,员工通过颜色即可快速识别。
(2)场景适配:在商超、医院等场景广泛应用,如医院用不同颜色区分药品类别,商超用箭头地标引导人流。在制造业中,日资企业通过设备颜色编码(如红色代表高温设备)和操作流程图,实现 “现场即标准”。
(3)习惯改造:通过可视化手段规范人员行为,例如某五金厂过去用脏污胶框存放零件,改造后用不同颜色盒子分类标识,员工按规格顺序摆放,效率与整洁度显著提升。
二、可视化管理的五大核心作用
谭老师通过大量案例解析,强调可视化管理不仅是 “面子工程”,更是直接创造效益的管理工具:
1.效率提升:从 “忙而无效” 到 “精准作业”
核心:目视管理形象直观,能快速而且正确的传递信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原理:减少 “寻找、确认、试错” 时间,将隐性浪费转化为有效产出。
2.品质稳定:从 “人治” 到 “法治”
核心:目视管理透明度高,便于现场人员互相监督,发挥激励作用
原理:用 “看得见的标准” 替代 “模糊的经验”,实现品质管控 “零依赖个人能力”。
3.成本下降:从 “跑冒滴漏” 到 “锱铢必较”
核心:目视管理有利于产生良好的生理和心理效应
原理:将 “隐性损耗” 转化为 “显性问题”,激发全员改善动力。
4.交期保障:从 “救火式生产” 到 “节奏可控”
核心:目视管理有利于产生预防作用;(作业指导书防止作业不良,效率低下)
原理:用 “数据可视化” 替代 “口头汇报”,实现生产节奏 “可预测、可干预”。
5.形象升级:从 “小作坊” 到 “标杆工厂”
核心:目视管理能提高企业的形象;(做事很用心的一家企业,产品肯定不错)
原理:可视化管理是客户验厂的 “硬指标”,直接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可视化管理的5大目的:从产能到士气的全链条优化
1.提升产能效率,缩短问题响应周期
中小企业推行可视化管理的核心目的之一是提升产能与效率。谭老师指出,员工操作动作不规范是效率差异的主因 —— 同工序员工产能差异可达 20%-40%,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缺失是关键痛点。通过可视化手段(如作业流程图示、设备参数实时看板),可规范操作动作并即时暴露效率瓶颈。
2.保障品质稳定,减少人为失误
可视化管理通过现场标准可视化降低品质风险。谭老师强调,机台管制重点可视化(如转速上限、刀具寿命警示)可避免 “计件赶工导致的参数超限” 问题。例如,某企业在机台张贴 “管制重点表”,明确转速、温度等关键参数,配合首件样品展示与不良品对比看板,使员工无需查阅文件即可判断品质标准。同时,持证上岗公示、检验标准可视化等措施,实现 “现场即品管”。
3.降本增效,直击材料与人工浪费
降低材料成本与人工成本是可视化管理的直接目标。通过作业标准可视化(如流程图、动作分解图示),可减少 “无效动作” 浪费。谭老师强调,中小企业需通过 “投入产出比” 说服老板 —— 如 1 万元可视化改造成本,可通过效率提升与浪费减少,半年内收回成本。
4.缩短交期,破解订单延迟顽疾
可视化管理直击中小企业 “交期混乱” 痛点。以五金厂为例,热处理与电镀工序常因半成品滞留导致交期延迟,通过 “区域滞留限时标识 + 随工单时间追踪”,可将工序衔接时间从 3 天压缩至 2 小时。同时,生产进度可视化看板(如订单 GPS 定位追踪表)可避免 “订单遗忘”。谭老师指出,即便无 MES 系统,通过手工更新看板,也能显著提升交期管理精度。
5.确保安全与士气,构建可持续管理基础
可视化管理通过风险警示与环境优化,实现安全与员工士气双提升。高风险区域(如高温设备、高压电箱)的物理隔离与声光报警标识,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某注塑厂高温模具区域通过红色警戒线 + 温度警示贴,烫伤事故归零。同时,现场标识清晰、布局合理可提升员工归属感。某企业改造后,员工反馈 “工作环境更专业,愿意长期留任”。谭老师强调,可视化管理是精益生产的基础,更是 “留人才、引客户” 的形象工程。
四、可视化管理的三大实施原则
谭老师强调,可视化管理需遵循系统性原则,避免 “碎片化改造” 导致效果打折:
1.视觉化:让标准 “看得见摸得着”
操作要点:彻底进行色彩,形状声音等管理
用 “图示” 替代 “文字”:如用 “洗手 + 戴手套” 图标标识卫生要求,而非长篇文字;
关键标准实物化:在检验岗位设置 “标准样件柜”,包含 “合格品、临界品、不良品” 实物对比。
误区提醒:避免过度设计(如用复杂图表),需确保员工现场就能看懂。
2.透明化:打破 “信息壁垒”
操作要点:企业内部无论是管理还是信息都彻底变成“透明渔缸”
管理过程可视化:财务部门公示 “报销进度看板”(显示 “待审核 - 审核中 - 已付款” 状态);
设备状态透明化:在机台安装 “三色灯”(绿 = 正常 / 黄 = 待机 / 红 = 故障),异常状态全厂可见。
3.界限化:明确 “红线” 与 “灰度”
操作要点: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彻底化,实际状态一目了然
物理界限:用不同颜色地标线划分 “人行通道(绿色)、物流通道(黄色)、禁停区域(红色)”;
标准界限:在设备操作面板标注 “参数上下限”(如温度 18-22℃用绿色区域,超出用红色警示)。
风险控制:高风险区域(如高压电箱)需同时设置 “物理隔离 + 声光报警 + 文字警示” 三重界限。
五、可视化管理的三重核心效果:从基础认知到异常处理的全场景覆盖
1.基础认知达标:让 “是什么” 一目了然
可视化管理的首要目标是解决现场基础信息认知问题,确保人员快速熟悉环境。
场景痛点:新员工入职时常出现 “不知功能区域位置、设备归属及操作要求” 等问题。
解决方案:
物理标识全覆盖:车间入口设置平面导览图,标注 “食堂”“洗手间”“各工序区域”等位置;
责任可视化:设备张贴 “责任人标识牌”,岗位上方悬挂 “工序名称牌”;
基础信息明示:在高频区域用图示展示 “考勤规则”“安全通道指引”等。
核心价值:通过清晰标识,帮助新员工快速掌握现场基础信息,减少无效询问。
2.标准判断自动化:让 “对与错” 无需思考
可视化管理的关键是建立直观的现场判断标准,避免依赖文字文件或口头指令。
场景痛点:员工作业时因标准不明确导致操作失误(如良品与不良品混放、设备参数设置偏差)。
解决方案:
颜色编码标准化:用红色容器存放不良品、黄色区域标识待处理件、绿色区域界定合格品;
操作指南可视化:机台悬挂 “参数对照表”,用颜色区分正常与异常范围,工位张贴 “作业步骤图示”;
不良对比实物化:设置 “标准样件架”,并列展示良品与不良品(标注缺陷特征)。
核心价值:员工通过颜色、图示、实物对比即可快速判断操作正误,提升执行效率。
3.异常处理自主化:让 “怎么办” 现场可解
可视化管理的目标是赋能全员自主处理简单异常,优化问题响应流程。
场景痛点:设备小故障等待维修、不良品处理流程不清晰导致效率损耗。
解决方案:
故障处理流程可视化:设备旁张贴 “简易维修指引”(如 “常见异响排查步骤”),标注紧急联络方式;
异常处置物理指引:地面用箭头标注 “不良品移送路线”,隔离区明示 “处理流程”(上报→确认→处置);
工具定置管理:维修区设置 “工具形迹板”,通过空位提示工具缺失。
核心价值:员工可自主解决常见简单异常,复杂问题通过可视化指引明确上报路径,缩短处理周期。
总结:可视化管理通过 “认知 - 判断 - 处置” 三级效果设计,让现场成为直观的管理工具。从环境熟悉、标准执行到异常应对,均以可视化手段降低沟通与决策成本,实现管理效能的系统性提升。
六、可视化管理的三个层级效果从基础标识到智能管理的进阶
谭老师将可视化管理水平分为 “初级 - 中级 - 高级” 三阶,对应不同的管理成熟度:
A、初级水平:基础信息可视化——知道“是什么”
初级水平的核心是解决 “认知空白”,通过基础标识让现场事物 “可识别”。谭老师指出,此阶段需完成物理对象的明确标识
核心:有表示,能明白现在的状态
特点:依赖物理标识实现 “透明化、界限化”,新员工可通过标识快速识别环境,但缺乏对 “对错” 的判断能力。
B、中级水平:标准判断可视化——知道“对与错”
中级水平聚焦 “标准落地”,通过可视化手段让员工自主判断行为是否合规,此阶段需建立正常 / 异常的可视化标准
核心:谁都能判断正常与否
特点:从 “认知” 升级为 “判断”,通过颜色、图形、文字组合实现 “一目了然”,但异常处理仍依赖人工介入。
C、高级水平:管理逻辑可视化 —— 知道 “怎么办”
高级水平追求 “管理自动化”,将管理规则嵌入可视化系统,实现异常处理 “自运行”。谭老师指出,此阶段需达成管理要求与异常响应的可视化集成,
核心:管理方法(异常处置等)都列明
特点:从 “判断” 进化为 “行动”,通过 “视觉 + 听觉” 多重信号与管理系统联动,实现 “低成本、高效率” 的持续改善。
七、可视化管理的 5 个特点:从感官冲击到行为驱动的管理美学
1.一见钟情:用视觉美学激发认同
可视化管理的首要特点是 “一见钟情”—— 通过极具冲击力的现场设计,让参观者产生 “想拍照分享” 的冲动。谭老师举例,无论是制造业的整洁车间,还是服务业的有序场景,若能让客户或访客直观感受到 “美” 与 “专业”,即达到了可视化管理的初级感染力。例如,外资企业通过颜色标准化(如设备银灰 + 安全红)和空间动线设计,使现场兼具功能性与视觉吸引力,成为 “可参观、可模仿” 的标杆。
2.一目了然:用直观符号传递信息
“一目了然” 是可视化管理的核心效能,即通过简单符号让信息传递 “零障碍”。谭老师强调,现场需清晰回答 “是什么、是否正常、如何处理” 三大问题。例如,车管所门前摆放的事故车辆残骸,配以伤亡数据和事故原因说明,无需文字赘述即可传递安全警示;工厂用红绿指示灯显示设备运行状态(绿 = 正常、红 = 故障),员工无需培训即可快速判断。
3.触目惊心:用强刺激强化规则
“触目惊心” 通过强视觉冲击强化管理规则,避免员工疏忽。谭老师以海尔张瑞敏砸冰箱为例,当众砸毁瑕疵产品的行为本身就是可视化管理 —— 通过破坏性现场演示,让 “品质第一” 的理念烙印在员工心中。类似地,车间张贴的 “违规操作致残案例” 实拍图、高压电箱的 “触电烧伤模拟图”,均以震撼场景倒逼行为合规。
4.见贤思齐:用标杆示范引导模仿
“见贤思齐” 指通过可视化标杆激发员工自主改善。例如,车间设立 “优秀工位展示区”,张贴高产员工的操作流程图和效率数据,让其他员工直观看到差距;办公室设置 “文件定置模范柜”,通过透明抽屉展示标准化归档方式,引导同事效仿。谭老师指出,这种 “看得见的榜样” 比行政命令更具驱动力。
5.触景生情:用场景共鸣引发行动
“触景生情” 强调通过场景化设计触发员工情感共鸣。例如,光荣榜张贴优秀员工照片与事迹,让参观者直观感受 “努力有回报”;车间墙面绘制 “员工改善前后对比漫画”,展现可视化管理带来的效率提升(如 “过去找工具 30 分钟→现在 30 秒”),激发团队成就感。谭老师强调,情感共鸣是维持可视化管理长效性的关键。
八、可视化管理实施全流程9步法(从 0 到 1 操作指南)
1.全员培训
2.识别各区域的风险及控制要点
3.策划出区域3D和2D图
4.明确尺寸、颜色、标示标准
5.各区域整理、画线、标示
6.重新评审现场可视化效果
7.进一步优化
8.制定评价标准及奖罚制度
9.持续稽查和改善
谭老师最后用三个可视化管理案例:垃圾桶可视化、文件夹标示、室内通道可视化来说明,可视化管理的本质是,将管理责任从‘人’转移到‘系统—— 通过现场标准化、透明化、界限化,让规则 “自运行”,让问题 “自暴露”,让改善 “自发生”。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管理升级入口”,更是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必经之路。
谭老师是“中欧中小企业控制系统与领导系统”创始人,先后带领中欧专家团队驻厂辅导过50多家中小企业的管理变革,辅导过300多家企业的认证咨询工作,给企业带来了不低于30%的有形回报,同时给管理粗放松散的中小企业建立了领导系统和控制系统,落实精细化管理,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执行力。谭洪华老师是识干家的签约作者,已经在识干家围绕“五大质量工具”和“质量管理 体系”等内容先后出版了6本书,《五大质量工具详解及运用案例》、《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落地与全套文件汇编》、《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落地+全套案例文件》等,这些书都是来源于谭洪华老师多年的丰富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想要深入学习质量体系标准的专业人士来说,提供了很好的标准和启发。
欢迎扫码购
【识干家直播间】扎根工作现场 总有好方法
每晚7:30,周末早中晚,总编替你问专家
你的问题,就是我们的直播主题
让管理书背后的专家走出来为你讲解
你可能不需要最新的管理理论,但你需要见过100遍类似情况的实战专家
1.5小时的陪伴,让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发生
告诉【识干家】你关心的管理话题、工作难题……
总编张本心13611149991(微信同号,填写“识干家”验证通过)
直播预告列表
一键预约全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