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做农业的人都是有理想的,但是做农业的理想很多时候更像是一剂让人上瘾的“毒药”——越走越远、越规划越大、越投入越多。尤其是近几年进入农业领域的新兴企业都有一个同感:农业是一个无底洞,越是往里投钱,发现需要投钱的地方也越多,有点让人刹不住车。
农业规划图
河南一家农业企业,规划建设了一个10万亩规模、总投资15亿元的农业城。农业城的规划充分结合当地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涵盖大田种植、工业加工、观光农业、生态采摘和生态养生五大板块,配套的办公、研发、仓储、物流和生活设施也一应俱全。
说心里话,第一次接触这个项目的时候,我觉得非常好,而且还很“高大上”,不管是从经营理念上还是运作思路上,我都认为它堪称完美。
项目是分批启动的,启动之后,企业自然要考虑资金回笼的问题,第一阶段主要规划了三个方面。
第一,工业加工园区的招商,这是收益的主要来源。
第二,绿色果蔬销售,企业采用的是宅配模式,即从田间到家庭直配。
第三,依靠观光农业推动生态采摘和生态养生,进而带动果蔬销售。
然而,实际运行结果如何呢?
首先,工业园区的招商。虽然招商收益大,但难度也大。工业园区的招商不是仅靠完美的规划就可以实现的,它必须以整个农业城的良性运转为基础,招商才能顺利完成。投资回报是任何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的首要考虑因素,在没有完成整个农业城建设、没有进入良性运转之前,完成招商很困难,所以这条路没走通。
其次,绿色果蔬的销售。以石家庄为例,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做绿色果蔬宅配销售的企业有数十家,到2015年还在坚持的只有三五家。为什么坚持不下去了?关键是企业费用支撑不下去了,经不起连年亏损。
最后,观光农业最重要的特征是用户体验,而且必须是和项目规划相匹配的体验。如果观光体验要实现经济效益:一是硬件设施匹配,例如,交通、餐饮、住宿等,二是需要软件得跟得上,例如,服务能力、园区特色等。上述条件同时满足才能凸显观光农业的价值,但是要做好都不简单,没有钱、没有人也实现不了。所以体验上不去,收益也难有保障,对其他其他产品销售的拉动也无从谈起。
所以,在运行一年后,这家企业的运行模式类似于工业企业了,目前该企业主要销售从其他企业代工的产品,依靠这种方式维系生存,其他农业城沦为最大的品牌背书。从资源利用价值上看,无疑是大材小用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想说明两点:
第一,做农业不能依赖完美商业逻辑推理规划自己的经营模式,必须考虑市场需求、研究消费习惯,很多逻辑上成立的事情,在真正落地时,可能会因为之前忽视掉的细节而无法实施。就像大家常说的那句哲理:让你放弃远行的不是因为路途太远,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这一点关乎产品销路是否通畅,决定着企业资金流转、盈利模式以及利润空间。
第二,在品牌农业的实际操作中,除产业布局外,还有很多隐形的投入和细节需要关注。尤其是当企业以“获利和抓商机”为导向进行投入的时候,农业更像是一个吸金黑洞,让人投资“上瘾”,越是往里投入资金,发现需要投钱的地方越多,到处都是钱景,到处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所以,做农业要接地气,庄稼离开土地是会死的,做农业投入要学会节制,节制的前提是有清晰的战略思路。这一点关乎企业的资金流向,决定着资金的使用效率。
这是农业的魅力,也是农业的“陷阱”。所以,对农业企业来讲,制定清晰的战略目标,选择合理的战略路径,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做取舍,才是真正的经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