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消费者的审美本能

除了生产,其余的都是审美。

人们总是拿技术和品质说事儿,却忘记了审美的影响力。

人们评价一幅摄影作品的时候,是在审美;

人们评价一部电影的水准的时候,是在审美;

人们在观摩一栋建筑或一条街道的时候,是在审美;

人们在山顶观看日出的时候,是在审美;

人们置身于一家美妙的餐厅、独自把玩腕上的手表、挑选一款心仪的汽车、思索全身的服饰搭配、与设计师讨论新房装修方案的时候,都是在审美。

在零售消费市场,审美是无处不在的。承认这一点并不肤浅。几乎所有成功的品牌其设计也是成功的,在审美上没有明显的硬伤。这到底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必然?

一款本来卖得还不错的汽车,在经历了换代改款之后,销量一落千丈,不用问,首要原因必定是失败的外观设计。这种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中国人有一种典型的审美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普遍性地对于“意境”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比如:

高山流水

中国人能够理解这四个字朴素的表面含义,也能理解这四个字所引申的高远、宽广的含义。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我们不仅能看见画面,还能通过这些简单的文字联想到更为高远深邃的意境和韵味。这是中国文字的魅力,也是熟练掌握汉语言的中国消费者独特的认知能力。

祝枝山的书法名望甚高,其实他的诗文也写得很好,我们来看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如下:

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下撷晚唐,上薄六代,往往得其一体;其文潇洒自如,不甚倚门傍户,虽无江山万里之巨观,而一丘一壑,时复有致。

中国文字的朴素手法和囊括能力可见一斑。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诗的文字锦绣华美,情意缠绵悱恻,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又丰富深远,细腻无边。其准确解读究竟如何尚无定论,故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

这些文字举例仅仅是中国人审美能力和审美喜好的一个小小的侧面,如果我们足够留心,就能够看到许多有关于书画、建筑、音乐、戏剧、电影、建筑、家具、服饰、饮食、礼仪等方面的丰富例子。

中国是一个以书、画、诗、文为艺术的国度,认为中国市场消费群体缺乏审美需求和审美能力是十分肤浅的,也是十分愚蠢的。

认识到中国消费者具有审美能力是第一层,第一层认识必须导引出更为深刻的认识,即审美能力意味着审美需求的确定性存在。

眼里心里觉得万物皆没有灵性之人,一定是少数。

尽管许多人无法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生活的街道,住上向往的美妙建筑,但消费者有足够的自由去选择符合自己审美的汽车、手机、电脑、家具、服饰、鞋包、电器……如果我们足够细心,就会发现迎合大众审美的巨大价值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