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释

畏威:帛书本做“畏畏”,注释者皆认为畏、威通假。畏,畏惧,此一意。畏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指犯罪而被处死: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礼记·檀弓》)。此处的畏指,“犯法狱死谓之畏”,或“兵刃之所杀也”。而威字,甲骨文是用戈(大斧头),对着一个女人,表示施威的意思,与畏字是有区别的。威字代表一种外在的伤害力量,没有礼记里“畏”的意思。帛书本之畏可能沿袭礼记之畏的所指,其意为威字所无。但今已无需刻意区分礼记之畏的意思,故从通行本,仍作“畏威”。下同。

大威:更大的伤害。有释为天威者,大威包括天威,天威是大威之极。《诗经·周颂·我将》:我其夙夜,畏天之威。《国语·晋语》:畏威如疾,乃能威民。威在民上,弗畏有刑。从怀如流,去威远矣。这是重耳的齐国妻子姜氏对他说的话,指出君子(领导者)有三种情况:畏威如疾,民之上也。从怀如流,民之下也。见怀思威,民之中也。此处的威,都是指权威、威严的意思。

毋:通行本做“无”,从帛书本做“毋”,不要的意思。

狎:轻佻以致轻亵,缺乏敬畏且有轻佻言行之谓。有解狎为狭,指挤压、压迫百姓的居住空间,引申为让百姓生活窘迫。这两句,都是让圣人,毋狎、毋厌,民众(其之所指)的所居、所生,意思是让民众安其所居、乐其所生,而不要去狎之、厌之。因此,这里的狎、厌都是指在上位者对下位者(民)做出错误的事情。故,毋狎,指不要去轻亵扰乱;毋厌,指不要搜刮民众贪得无厌。

弗厌:通行本做“不厌”,与后句不厌无法区分,从帛书本作“弗厌”,不要贪得无厌,厌是饱足之意,《国语·周语》: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即指纵情声色犬马让制度废弛。厌字也有厌恶之意,后句的“不厌”即指不让人讨厌。

自知:指“反复求身,则自知得失”,反躬自省之意。老子道篇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自见:见,炫耀。自见,自我炫耀。老子道篇第二十二章:不自见,故明。

自贵:贵,尊贵,引申为傲慢。自贵,自以为矜贵。老子道篇第二十二章:不自矜,故长。道篇第二十四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