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处方外流的另外两类玩家是处方共享平台和互联网医疗企业,它们为处方外流提供了支撑。处方共享平台指的是在医院和药店等药品零售机构之间建立信息系统,打通处方,实现处方共享;互联网医院则主要为零售药店、电商、O2O企业提供线上的医生资源,并提供电子处方服务。
处方共享平台的模式是,患者在医院完成就诊,处方共享平台与医院系统对接共享处方,处方信息通过APP、微信、网页等形式同步给患者和药店,患者可以自行选择到院内或者院外药房拿药。
处方共享平台的核心要点是保证处方信息的真实、合规、有效,杜绝假处方、一次处方多次购药等问题。一些公司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处方共享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可溯源、不可篡改等特征保证处方合规流转。
互联网医院则在线上提供服务,并且仅限于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然后开具电子处方,作为购药的凭证,此电子处方可以与医药电商、医药O2O、零售药店等共享。
如微医在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药诊店、处方共享在内的“微医药”板块,规模化连接医院信息系统、零售药店药品流通配送系统和医保结算系统,实现医疗、医保、医药多方的医疗信息共享应用。
2016年3月,微医启动“互联网医院+药店合作计划”,合作药店通过登录乌镇互联网医院药店系统,便可为会员提供精准预约、远程诊疗、电子处方等服务,药店直接升级为虚拟诊所。目前微医药诊店平台已经接入超过2万家药店,日均服务量近5万人次。
处方共享平台、互联网医院电子处方共享,是行业承接处方外流的辅助支持,作为系统建设方、资源连接方,未来潜力巨大。
处方外流规模超千亿,谁是最大受益方?
处方外流不是一个完全可以量化的市场,所以这一模式的规模很难有具体的测算数据,关于处方外流的规模计算,大致有两类估算方法:其一是渠道法,按照院外渠道的占比,大致估算处方外流规模;其二是药占比法,因为外流处方的来源主要是医院,影响医院的药占比,从医院药占比变化,也可估计行业规模。
图 4-6 处方外流规模推测
据以上推算,2018年处方外流规模在400-900亿元之间。但是处方外流很难标准化,所以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推算过程,可能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另外,随着分级诊疗、基层用药放开等影响,公立等级医院的患者可能分流到基层,基层医疗机构也会成为处方外流的重要承接方。
从处方获取能力、药品品种获取能力、药事服务能力、成本投入、盈利能力等维度,动脉网对当下主要的几种处方外流承接方式进行了打分,获得了下表:
图4-7 主要处方外流承接方模式分析
处方外流趋势下,新特药、慢病长期用药将首先从医疗机构流出,零售院边店、DTP药店由于“背景”深厚,基础功底扎实,将成为处方外流的最大受益方,而连锁药店、医药电商、处方共享平台等则各擅胜场,亦有不错的发展机会。
处方外流是一个系统性行为,涉及医疗改革、药品流通及零售渠道调整,经营结构转变,医保政策调整,医疗服务方式转变、患者意愿转变等诸多环节,将会有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
执行起来,“医药分开”也面临诸多挑战,最直观的就是药品收入从医疗机构剥离之后,医护人员获得的收益与其劳动付出不匹配,缺乏利益补偿机制。
再一个是处方承接的问题,药品流通渠道长期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社会药店在药品供应保障能力、药事服务能力方面尚有差距,所以应该从处方获取能力、品种运营能力、药事服务能力等角度入手,让处方外流“流得出,接得住”,顺应医改、服务患者。
当下,我国医药流通及医药零售行业依然存在“小、散、乱”和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未能全面满足药物供给和居民的卫生健康需求,需要进一步提升行业的集中度和服务水平,培育有规模优势、技术优势、服务优势的大型骨干企业,互联网+是很好的渠道和方式。所以政策对互联网+医药颇多鼓励,期望行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工具,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
从政策壁垒看,“处方药+电子处方+医保在线支付”仍是制约医药电商尤其是网上药店发展的天花板。
2017年11月14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网络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意见规定,网络药品销售范围不得超出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范围。经营者为药品生产、批发企业的,不得向个人消费者销售药品;经营者为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不得通过网络销售处方药、国家有专门管理要求的药品等。向个人消费者销售药品的网站不得通过网络发布处方药信息。该规定或对当下医药电商尤其是网上药店业务产生重要影响,处方药网售,仍是悬在医药电商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处方药网售一直未能放开,国家对于网售处方药的行为监管和处罚力度亦在加强。但应该看到的是,网售处方药一方面契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便利;另一方面也能催生巨大的市场,带来市场发展的机会,所以监管部门在保证规范的前提下,也进行了一些破冰式的试点,电子处方即为非常重要的方向。
如成都、西安均已出台了电子处方试点政策。成都试点的电子处方已累计开方超过50万例,惠及成都市内3000多家药店和数万人次患者;乌镇互联网医院、微信、阿里健康等企业也在积极布局电子处方院外流转,合作方包括零售药店和医药电商。
在取消“以药养医”的大背景下,未来院外处方流转将成为趋势,也会给医药电商带来机会。
医保在线购药与电子处方的情况类似,虽然无明确准入规定,但鼓励政策亦已先行。如“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提到,人社将与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建设统一、开放的医保结算数据交换接口,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支持相关机构开展网上购药等应用。有理由相信,在规范试点的情况下,医药在线购药将逐步推开。
综上,应明晰主管部门对医药电商的两条主线,一条是促进互联网+医药的融合,引导行业转型升级;一条是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确保药物流通和用药安全。在此两条主线下,政策或有反复,但大方向确定,互联网+是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机会所在。
图4-8 2017年医药电商相关政策
延伸阅读
处方外流,是近年医药领域的一个热词。在“医药分开”大背景下,药品销售迎来结构调整,院外渠道或分享处方外流带来的红利。在承接处方外流的过程中,药企、流通企业、零售药店、医药电商等进行了积极尝试,发展出了院边店、DTP药房、新零售等多种模式。
在众多试图从处方外流中分一杯羹的企业中,亦不乏由传统批零一体化企业转型而来的公司。广东阿康健康科技集团公司,即为其中的一员。
阿康连锁总经理张移兵和这位行业“老兵”聊了聊医药电商行业的问题和机遇,以及处方外流将给市场带来的机会与挑战。
医药电商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张移兵是医药电商行业绝对的老兵,在行业有十年以上工作经验,曾任职于九州通、康爱多、先声再康、好药师等公司,见证了医药电商行业的发展。
他认为,医药电商在国内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最核心的关键字就是“效率”。
“电商模式极大提高了医药零售的效率。药品是一种非常标准化的商品,这就意味着它能够像3C产品一样便捷地通过互联网来交易,由此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交易的效率。”
效率提升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价格优势——电商销售的药品一般较线下价格更低。从成本结构看,线下医药零售最主要的成本来源于人力和店租两方面。而在电商模式下,单人绩效更高,店租成本则可以通过将仓库设置在郊区等租金更低的地方以最大限度节约成本。
“电商的客服人员每天能够服务200个以上的患者,这在传统药店看来是不能想象的,他既没有足够的客流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服务这么多的患者;店租占了药店营收非常大的一块,电商则无租金成本之虞,所以在商品的品类上有更大的优势。”
除了“效率”这一核心之外,政策也是医药电商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比如新医改所推的“医药分家”、鼓励互联网+医药发展,对有规模优势、技术优势、服务优势的创新型企业的支持等。
过去几年间,医药电商市场规模快速成长。据商务部市场秩序司数据,2016年医药电商直报企业销售总额为612亿元。其中B2B业务销售额576亿元,B2C业务销售额36亿元。另据Choice数据,2016年B2C医药电商规模为286亿元。
在成长性上,B2B医药电商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速为40%,预计2017年完成交易额760亿元;B2C医药电商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速超过100%,预计2017年交易额超过500亿元。总体看,2017年医药电商规模将超1000亿元。
图4-9 医药电商市场规模
在医药电商市场规模快速成长的同时,政策亦时有调整,监管的红线仍在——对网售处方药的限制。如食药监总局在2018年2月9日发布的征求意见中提及,仍禁止向个人消费者网售处方药,禁止单体药店网售药品。
在张移兵看来,类似于禁止网售处方药这样的限制性政策未来或将解除,医药电商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他说:“新医改的核心是要求‘医药分开’,医药电商就是医药分开很好的一种解决手段。在监管红线之下,政策也提及要坚持‘线上线下一致监管原则’,同时鼓励‘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创新模式的发展。”
他认为,随着医保全国联网、医院间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将为下一步开放网售处方药打下基础。“对标美国的医药零售,30%左右的处方药是通过网络销售的,为什么能够到这么高的比例,是源于美国完善的处方监管和验证系统。在医保全国联网、医院间诊疗信息互联互通之后,国内也将出现适宜网售处方药发展和监管的土壤,医药电商市场将持续扩容。”
从医药电商到处方外流
履任阿康健康连锁总经理之后,张移兵的视线不仅在医药电商这一隅,而是放到了处方外流这个更大的市场机会上。
“院外处方流转或是处方外流应该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机遇所在,一方面政策要求‘医药分开’,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另一方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药品成了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药品要从医院剥离出来,交给院外渠道来承接。”
医药分开政策持续推行,如“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这意味着,医药分开将持续推进,医药零售渠道调整势成必然。
多份证券研报预测,到2018年,处方外流将为院外市场带去1300或1650亿元以上的增量。出于审慎考虑,将目标值调低,则2018年处方外流规模至少将至1000亿以上。这也意味着紧盯处方外流,将出现巨大的市场机会。
阿康健康科技集团,即将视线转向了处方外流这一市场。
据张移兵介绍,阿康健康前身为成立于2005年的广东振康医药有限公司,其早期专注于处方药的营销和配送,定位为专业的肿瘤药品供应商”,致力于开拓县级肿瘤药供应市场。2010年,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成立了康爱多,进入医药电商领域——康爱多一度是医药电商领域经营情况最好的公司,后被太安堂收购。
2014年,振康公司创建医药电商新项目“云药库”,为医药流通市场各终端提供齐全、专业的药品供应服务;2015年,上线“云处方”项目,为医生解决处方延伸问题,为患者解决慢病续药服务;2016年,组建阿康健康集团公司,瞄准处方药市场,布局多元化业务。
现在阿康健康拥有振康医药、阿康药店连锁、和睦康医药科技三家子公司,业务涉及药品配送、零售、DTP药房、医药电商、慢病患者服务等。
“云药库”和“云处方”是阿康健康在处方上的主要布局。“云药库”是院外处方药控销平台,目前药品品规(SKU)超10000个,为医院、连锁药房、医药公司等提供购药平台,目前合作医院超50家,合作连锁药房超1000家,长期合作医药公司超80家。
“云处方”则是诊疗用药一体化网上药房,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为医生搭建属于自己的移动医疗门诊,可以完成开处方、管理患者等一系列医疗诊断与随访服务,并通过授权的DTP云药房提供药品配送、专业用药指导等,让患者用药无忧。
阿康健康在处方外流上的布局可概括为“赋能”B端、“服务”C端,通过中心化的处方药供应平台和供应能力,为众多的中小药店、基层卫生室、诊所等提供了处方药供应,提升其处方药供应能力,为其承接处方外流“赋能”。对于慢病患者,则提供了诊疗用药一体化平台,满足其院外慢病管理及续方需求。
“阿康在处方药的营销和市场供应上有多年的丰富经验,在处方外流大趋势下,将利用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为行业、患者提供更丰富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发掘处方外流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除阿康健康外,亦有更多医药企业在掘金处方外流这一市场机遇,如药房托管、DTP药房、药诊店、院外处方流转平台等。风物长宜放眼量,处方外流是大势所趋,将培育医药零售的新蓝海,阿康健康这类创新公司,未来或有更多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