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匹配是供应链的核心内在逻辑,决定着供应链的动力结构与律动模式。在产业链分析、商业模式与战略澄清之下,就是要基于前者提供的环境与供应链运作特性要求进行供应链的供需匹配模式分析。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几种教科书式的供需匹配模式,方便后面引用。
按订单生产(Make To Order,简称MTO),指客户订单下达后,供应链才采购物料、生产成品并发货。
按库存生产(Make To Stock,简称MTS),指企业事先准备好成品库存,客户需要时即时发货,MTS模式一般需要事前对市场需求做出预测。
按单装配(Assemble To Order,简称ATO),指原材料或半成品按照预测事先准备库存,客户订单到达后,再进行成品生产或组装。
按订单设计(Engineer To Order,简称ETO),指按照客户订单要求先进行产品设计定制,然后再按照订单采购物流、生产成品并发货。ETO模式在产品交付其实也是MTO模式,只是前段多了一个产品设计定制。
“供”对“需”的满足方式无非两种:一种是即时满足,即供方事先有库存,可随时发货;另一种是延迟满足,即供方没有现成库存,需要一个周期去准备。所以供需匹配的核心概念就是库存与交付周期(交付时效),理解任何一个供应链的供需匹配模式都要从这两个核心概念入手。
站在需方的立场,是偏好库存的,这是最好的购买体验。站在供方的立场,是偏好延迟交货的,这可以降低库存带来的财务风险。所以任何一个供应链都必须在这两者之间做出平衡,这个平衡了兼顾供需双方的诉求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