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人的工作,许多的原理方法并不复杂,只是人们常常难以发现或者易于忽视。人机工程学的思想和方法经过长期和零散的酝酿,在二战时期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战争中复杂的武器发展使得人机协调的问题突然激化,例如空战和歼击机提出对飞行员的体能和智能的要求,使得人员选拔和培训难度不断增大,促使在飞机的仪表显示,操作工具和飞行员座椅等部件的设计中,不得不加大对人的因素的考虑,进而带动了有关的技术和方法迅速发展。
人机匹配是指人的特性与机器的特性适当的配合,在人机系统中,人始终是系统的主体,机器是为了解放人类的劳动而创造出来的,机器应该适应人的特点,让人的工作复杂度降低,工作变得更加轻松高效。机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人的操作方便性,操作空间、操作设计应考虑与人的形体和最佳用力范围相适应,指示仪表及信号应符合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常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