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来源不外乎是股权资本(自身经营积累)或举借的债务,而多数企业中,自有资金往往只占其全部资金的很小部分,其余主要靠银行融资、发债等外来资金获得。
笔者时常向企业主询问,使用这两种不同的资金,到底哪一种的代价比较大。答案通常是,使用债务(贷款)资金的代价比较大,因为使用它们需要负担利息,而使用资本却不用。其实这是一个误解,笔者认为,使用资本的代价是比较大的,因为如果企业发展良好,在获得丰富的利润后,就可以把贷款偿还,利息的负担就立马停止;反而向股东取得使用资本的代价是“无止境”的向股东分配利润,就有如笔者最近看到的以下两个报道:
1.当年如果马云没在厕所碰见孙正义?
关于孙正义投资2000万美金给马云,一直传得神乎其神,其中有一说更是极具戏剧性。
马云与孙正义的第一次会面是1999年10月31日。那时,刚刚完成一轮融资的马云可以说并不缺钱,他可以用第一轮融资的资金支撑公司运营一段时间。马云仅说了6分钟,在对阿里巴巴完全没有实地考察的情况下,孙正义决定向阿里巴巴投资4000万美元,但是他要求占有公司49%的股份。
第二次会面,马云提出了3个条件:一、阿里巴巴只接受软银一家投资,不再希望其他投资人进来;二、软银作为股东,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顾阿里巴巴的长远打算,必须以阿里巴巴的发展为重心,也就是说孙正义不要过分干涉阿里巴巴的运营事项;三、请孙正义担任阿里巴巴的董事。最后,孙正义投资3000万美元,占阿里巴巴30%的股份,但是拒绝了出任董事的要求,只同意担任阿里巴巴顾问。
但是在马云回杭州后,经过冷静思考,他为在日本的决定后悔了:“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呢?真是太愚蠢了。”
马云担心软银持有阿里巴巴的股权比例过大,管理层股权稀释后失去话语权,于是立刻开始了同软银的重新谈判,马云跟孙正义商量,表示只需要2000万美元,钱太多在某种层面上来讲会是坏事。最终孙正义同意2000万美元的投资,这对孙正义来说是投资经历中让步最多的一次。
孙正义对于阿里巴巴的投资,可谓是风投界的神话,当时这笔2000万元的资金,如今价值500亿美金以上,是阿里巴巴最大股东,持股7.97亿股,占比为34.4%,而且随着阿里巴巴业务的不断开展,未来还有更大、“无止境”的升值空间。
来源:微信公众号:dskb123(电商快报)
2.腾讯公司
同样的,马化腾虽然是腾讯的CEO,主要创办人之一,但是腾讯最大的股东却是国际传媒大鳄MIH(BVI),股本占比是34.27%,而马化腾只占已发行股本的10.6%。也就是说,腾讯所赚取的利润,大部分都要“永久”的分享给MIH(BVI)。
来源:英盛网 发布时间:201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