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从个体户到凉茶大王

从凉茶品类的创立,到30年凉茶专业化,实现了200亿的销售额,并逐步走向全球,这是凉茶品类做大做强的成功之路。加多宝的发展也是跟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脚步,作为中国饮料行业的一个经典案例,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加多宝的创始人,深谙佛法要义的陈鸿道先生对经营企业有一句颇有禅意的表述,即“做企业就是做取舍”。加多宝的发展历程实际也是在不断取舍中寻求适合企业的发展之道,适应市场的“创新之道”和“聚焦之道”。

改革开放以后,陈鸿道是中国最早尝试做饮料的先行者。他经历过香港饮料市场的专业洗礼,这也奠定了后来加多宝的一系列关键决策的实践和理论基础。作为加多宝的掌舵人,他伴随着加多宝的发展与进步,也见证了中国饮料市场的成长,并成了影响中国饮料行业最特立独行的人。企业创始人的文化积淀就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陈鸿道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行事风格,直到今天,都是加多宝的企业文化。

在加多宝内部,人们习惯称呼老板陈鸿道为陈生,这是广东话里的对男士的敬称。陈鸿道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他和饮料的缘分也始于这个地方。

俗话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而荔枝却是容易引起上火的水果。广州春夏长,热气重,所以需要凉性饮品去中和。当地家家户户都会喝的凉茶,实际是一种热饮,更不是茶,而是一种苦涩的中草药熬制汤剂,在广州有200年历史,王老吉、小儿七星茶、潘高寿、陈李纪等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品牌。

20世纪80年代中期,陈鸿道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偷渡到香港,开设一间饮料批发部,代理亚洲知名饮料品牌--杨协成,经过十年兢兢业业的积累与摸索。如果说老板的格局是天生的,那么在饮料这个行业绝对不可能有天才。而能够在饮料市场上有所成就的人物,都是踏实、勤劳、毅力超群的人。陈生逐步认清了国内饮料市场的格局,也意识到了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未来发展有多么艰难,在内心深处,埋下了打造中国饮料品牌的梦想。

而这个梦想也是那一代中国业界精英的梦想,一直喝着国外可乐长大,中国作为饮食大国,却没有代表性的饮品。娃哈哈、蒙牛、养元等如今大名鼎鼎的品牌,也是源自那个时代的梦想,一点一滴、蹒跚起步。

当时,可口可乐已随着中美建交重新回归中国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风靡全国,成为最畅销的饮品。而广东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最发达的桥头堡,出现了一批国内饮料品牌的探路者,例如,健力宝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曾红极一时。1992年,邓公南巡,广东的市场经济也随之一片沸腾,华为、联想、小护士、步步高等在东莞崛起,一批全国知名品牌就此诞生。这些都深深鼓舞了青年时期的陈鸿道。

他将目光瞄准了凉茶,彼时,王老吉还是广药集团的老大难品牌,连年业绩倒数第一,工资都发不下来。经过艰苦的谈判,陈生前后与广药签署了20年的品牌租赁合同。但当时租回来的,只有这三个字。他也曾收购东莞罐头厂(改名为鸿达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生产了最早的自创品牌——鸿道八宝粥,然而消费者并不买账,八宝粥的销售量一般,鼎盛时期也只有三四千万的销售额。深知自创品牌艰难的陈鸿道,终于下定决心经营“王老吉”凉茶:改良配方、设计包才、建立市场渠道、筹划推广,剑指全国。

于是,一款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古老中药,终于被装到现代饮料的罐子里。它既有凉茶的成分,又去掉了苦涩的味道。第一家工厂建成之前的加多宝主要以OEM为主,处于由批发商向厂商转型的过程,同时也努力从一家贸易企业转型为品牌运营企业。

1995年,第一罐红罐王老吉正式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