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关于非正式组织,西蒙是这样论述的:“‘非正式组织’指的是组织中影响组织决策的人际关系,但是他们要么与组织纲领不一致,要么正式纲领对他们忽略不提。任何正式组织的有效运营,都不能缺少非正式组织,这种说法相当中肯。任何新组织都要先试航,才能走上正常轨道;新组织的每个成员在成为组织的重要成员之前,必须先与同事建立起非正式关系。105”

显然,西蒙对非正式组织的分析是从它影响组织决策的性质入手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非正式组织和权威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并无二致。但为什么会有非正式组织呢?这要从诱因与组织目标的关系中来解释。

一方面,前面我们曾经说过,组织目标不过是从那个诱因全集中被挑出来一部分诱因而已;谁在组织中的话语权占了上风,与他最相关的那部分诱因就被挑出来,并把它冠在组织的头上。因此,组织目标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诱因的一部分,不可能关照全体成员的个人目标,更不可能关照到个人目标的所有方面,甚至还可能与某些个人目标存在冲突,于是,正式组织组建的过程,其实就为非正式组织的产生提供了土壤,那些关注相同或者相近诱因的成员,很自然地就会形成“小圈子”;

另一方面,所有的正式组织,实际上也是从非正式组织演化而来,甚至可以说正式组织不过是部分成员将他所代表的非正式组织利益合法化了。而没有被合法化的利益就以某种方式潜伏在正式组织之中,一旦组织环境中出现了适合的条件,非正式组织就可能出现。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对组织中出现非正式群体感到惊讶或不安,但同时也不会对非正式组织听之任之。所以,西蒙又说“正式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阻止组织政治(即组织成员对权威和影响力的争夺)发展到对组织的职能发挥有害的程度。正式组织还有一项职能,就是检查并排除组织中不必要的重复。而与非正式组织相比,正式组织结构更积极的一项职能也许是,鼓励非正式组织沿着有建设性的路线发展,也就是说职责的合理分配以及维持充分的沟通渠道,既可以减少非正式渠道增长的需要,又可以促使人们在非正式组织结构中保持互助合作的态度。106”

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实际上是两种权威体系(当然也可能是多种)的并存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并存一定就会矛盾,如果处置得当,非正式组织完全可以成为正式组织的补充,因为正式组织的目标永远不可能覆盖全部成员所需要的诱因数量和类型。当非正式组织既可以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又不损害正式组织权威运作时,非正式组织就应该得到鼓励;与此同时,组织中的管理者由此相信这两种权威总是会保持协调也是极其天真和幼稚的,但正式组织的权威要想彻底消除非正式组织的权威是徒劳的,甚至是越想消灭它,它反而会越能彰显其影响力和价值。

所以,西蒙在这里实际上给组织管理者两点诚挚的忠告:

第一,通过职责的合理分配协调和平衡两种权威的关系。因为纵向或者横向职责关系的过度交叉和重叠,往往是导致非正式组织发挥负面作用的诱因;

第二,一定要维持充分的沟通。因为唯有沟通到位才能实现组织目标与成员个体目标的动态均衡,也才有利于保持对组织政治的高度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