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中庸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
吴清源先生在他的自传《中的精神》中提到:围棋最好的那一点就是“中”的那一点。然而,对棋手来说,茫茫棋海,最好的那一点到底在哪儿呢?即使是计算机,对下一步棋都要经过361的361次方的运算。看来,只能用人脑的模糊思维加一种类似于宗教的求道精神追求“中”的那一点了。
作为有志成长为老板的白领来说,为人处世的“中”的那一点在哪呢?
不偏不倚谓之中,准确无误的“中”很难找,我们只好用模糊的态度控制自己往“中”的方向走,也许这就是中庸之道的另一种解释吧。如此说来,也许中庸之道就是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智慧。
我们要做人、要学当老板、要想做点事,当然要有一股“火力”和冲劲。但是,这股劲道要往“中”的轨道走,我们才能有所“发”、有所收获。那么,我们控制这股劲道的“控制点”是什么呢?控制欲望、控制速度、控制距离、控制时间。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戒贪用忍!
【案例】关于中庸阅历积累的四个告诫
告诫一:事前控制欲望。
六欲贪为首。因为别人送来的东西虽然名贵,但是很多是毫无用处的;送来的钱,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吃不了那么多,穿不了那么多;把孩子送出国,骨肉分离,享受不到天伦之乐不说,孩子在国外无人管教。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欲望是人的天性,是人类前进的动力。这个动力相当于把飞船送上天的火箭的助推力,关键是如何控制。控制的办法是什么呢?我的看法是,要弄明白“想要的”和“应得的”之间的界限。人们不但要处理人际关系,还要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利益,这时候,“想要的”和“应得的”利益之间就有落差。
“想要的”就是你的欲望,“应得的”就是你的控制线,这条控制线,有法律的约束,你碰了就犯法;有制度的约束,你碰了就违规;有道德的约束,你碰了就要受到良心的谴责和舆论的批评。
学会用“应得的”尺度约束“想要的”欲望,你就学会“中庸”。
告诫二:事中控制速度。
欲速则不达。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急于完成某件事情时,不仅需要做事的技巧,有时还需要做人的智慧。要做成一件事,要用到人、财、物等资源,一些重要的事还要很多部门协同作战才能顺利完成。这时候如果急于求成,在别人眼里,你可能是一个过于出风头、锋芒毕露的人。这样一来,本来板上钉钉、胜利在望的事情,反而节外生枝。
有时很多能干的人,往往做不成大事,就是不懂得控制自己的速度,让它与客观的物质环境,还有社会层面的人际关系环境协调。所以,用“中”的速度做事的效果反而更好。
如此说来,控制速度,不但是做事必须知道的,更是做人要掌握的。
告诫三:人际控制距离。
别请朋友来为你打工。我是反对在公司里重用亲戚的,这样会让有才华的人觉得公司有“自己人”和“外人”的分别。人有了这种“分别心”,就有了“二等公民”的想法,干起活来就不卖力了。哪怕你的亲戚只是一个普通员工,因为别人下班后就回家了,而他下班了还有机会和你在一起,你们会有各种形式的交流。一方面,你想通过他了解基层的情况;另一方面,他会有意无意地说这个好那个不行,久而久之,他的看法和信息就会影响你的决策。
有位吃过亏的过来人谈起这事,感慨万千,末了说了句:“可以与员工交朋友,但是最好不要请朋友做员工。”
如果大家在同一起点,资源共享,互通有无,这还好说。如果一方落魄,一方得志,落魄的一方投奔得志的一方,这就伤脑筋了。你把他安排高了,公司里的有功之臣心里不服;你安排得低了,他会觉得你发达了不够朋友。而且人在落魄时的心理很怪,你好心安排一个让他建功立业的机会,他会觉得你瞧不起他;你让他从头做起,和员工平等竞争,他觉得你讲臭规矩、摆臭架子。如果他以前帮过你什么忙,尽管你觉得你已经回报过他了,而他还是记得这事,他会把它与在你公司里的“不幸遭遇”联想起来,觉得你“忘恩负义”。所以,尽量让好朋友在“敌后作战”,内外还有个照应。
普通白领要想成为金领,掌握这种在职场里距离的控制技巧就更重要了。如何掌握这种控制距离的技巧呢?
公司里可以“话事”的、握有80%以上权力的往往只有少数的几个人,整个公司的人事关系结构的布局由此展开。如果你懒得去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甘愿一生平庸就罢了,如果你想当老板,不管你是否愿意,都要过这一关不可。
其实,看透了也非常简单,秘诀就是你要以与握有公司80%权力的人的关系为核心,你与其他人的关系围绕着这个主要关系展开,并与各色人等控制好距离,否则你会终生郁郁寡欢而“不得志”。而能“话事”的握有80%以上权力的人能够看上你、重用你,还要看你做事、做人是否成熟。
告诫四:“下海”控制时间。
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知道,距离÷速度=时间。我们前面分析了当老板学习“中庸之道”里的控制速度与控制距离,看来要想让阅历磨炼与积累之火箭往“中”的方向走,时间也是一个关键点。
如何用“中”的方法控制“下海”当老板的时间呢?比如,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有一位老板对你非常好,而那里的工作并不是你想从事的、待遇也一般,你碍于情面、犹豫不决,一待就是三五年,你的发展速度就会受影响。如果你常常把时间花在与无关的人的应酬上,疏远了与“厉害的人”的交流,忽视了和可以对你有实质帮助的人的沟通,这样一来,你的人际关系就错位了,永远等不到合适的时间创业当老板了。
“中庸”地控制时间,不是让你走向世故与庸俗,而是要你成熟起来,沿着“中”的那条轨迹把握生命之旅。
【总结】
做人讲义气、有诚信,加上有“中庸之道”的智慧,我们离当老板又近了一步。每天一小步,虽然很慢,但是一年下来,我们的进步很大!
【训练】
(1)看看你身边的“中庸”之人,分析哪些品质值得学习?
(2)除了欲望、速度、距离、时间,你认为还有哪些中庸控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