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确定产品属性及程度

一个新的寻找到的产品属性可不可以使用,到底采用哪些,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判定:

(1)所选定的差异化要素,本公司和竞争对手在其上表现的各自的地位如何?如果竞争对手还没有这些要素,或者还不算太强势,或者有证据表明在消费者心智中可以重新定义或开辟出来,那都是很棒的选择。

(2)这种要素对于目标群体的重要性如何,仍然是针对消费者的需求痛点来考量,他们到底有多大的程度在重视?满足需求的迫切性如何?同时考虑具有这部分需求的消费者(客户)的基数有多大。

(3)本公司提供这种差异化的能力和速度如何,如果公司可以很快提供或不容易被超越,那么将会是比较好的选择。

(4)竞争对手提供这种差异化的能力(技术、资金、人员、设备等)和速度如何。竞争对手如果在这方面很难跟进,或者跟进后会对其现有产品线形成重大打击,或者压根就不重视的话,那就是很好的选择。

(5)切分出的市场,要具备一定的特征:规模和发展前景,细分市场是否具备适度规模和发展特征。对于适度,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着重进行了强调,大公司一般注重销售量大的细分市场,忽视或避免进入销售量小的市场。小公司则要避免进入规模较大的细分市场,因为需要投入太多的资源。发展特征通常是一种期望特征,展望未来如何。但注意,竞争对手会迅速占领正在发展的细分市场,从而抑制本公司的盈利水平。

(6)成本可以支撑吗?一个选定属性的成本如果太高,无法带来足够的利润率和竞争力,就不值得开发。

(7)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考虑一下每个细分市场的结构吸引力:

现有竞争对手的威胁怎么样?

新加入竞争者的威胁:能否轻易进入,以及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如何?

替代产品的威胁程度大不大?

购买者(渠道商和顾客)议价能力提高形成的威胁大吗?

供应商议价能力的提升,前向一体化的难易程度,等等。

根据上面的要素,来详细分析每个具有诱惑力的产品属性。在进行市场可行性评估、销售可行性评估、技术及生产可行性评估等,来确定是不是可以实现产品属性。

只有综合评估以上要素,才能得出行动方案是维持、观望还是投资改进。

根据以上的讨论结果,最终具体选定一定数量的产品属性,并制定出每个属性与竞品的比较范围。

结合QFD矩阵的优先级信息,填写产品属性定位确定表,供开发过程之用,如表7-1所示。

表7-1 产品属性定位确定表

注意,以上的定位思维方法,并非单纯将两个或多个组合在一起就能取得大成功,这只是产品属性的组合。

单纯组合产品属性是没问题的,产品可以战胜竞争品牌的产品。

但是,想要获取更大成功,更重要的是利用上述定位方法得出的结论,努力去建立一个新的品类,占据消费者心智中的新空间。

建立新品类,概念和类别名称至关重要,必须依靠命名,名称如果不好,意味着在消费者心智中无法开辟出新空间。因此,新品类的名称也绝非以选取的不同原料的名称组合那么简单,详见后面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