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的本质是销售模式

商业模式的定义流派甚多,有些商业模式的观点要么玄而又玄,如利益相关者动态合约结构(魏祎、朱武祥《发现商业模式》);要么无所不包,如实现客户价值的整体解决方案(李振勇《商道逻辑》),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商业模式新时代》)等。

这些商业模式观点都有自己的逻辑结构,成一家之言,但总体来说将商业模式凌驾于企业战略、运营管理之上,甚至提出“先有商业模式后有企业”、“商业模式是最高竞争力”等偏激论点。这样将商业模式无限拔高、泛化、神化,只会让商业模式变成中国商界总喜欢抓的救命稻草,最后成为企业迷失之源,在模式崇拜中走向覆灭。

企业成败决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商业模式、定位、创意和传播等各种被神化的单一经营要素,商业模式也不是企业竞争的终极武器。企业成败及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一种多要素的动态组合,每家成功企业的组合结构、要素优先性都不同,说某个单一或组合要素是所有企业成败、制胜的武器,不符合千百万成败企业的经营现实。同样的要素、同样的组合,对A企业是制胜关键,对B企业可能是毒药,如Groupon与团宝网的命运。

我们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战略的一个部分,或者说企业战略是围绕商业模式对经营价值链的整合。在这个概念框架内,商业模式要解决的是企业战略最核心的问题:企业收入从何而来?这个命题包括以下细分课题:

(1)为什么收入可以由此产生而不是由彼产生(价值定位或利基定位);

(2)收入来源的规模、结构及费效比;

(3)实现收入的关键活动、渠道和支持要素是什么;

(4)将收入结构与成本结构对勘后形成的盈利结构;

(5)最后是由此组合而成的企业商业模式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可持续性。

企业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供应链和外部协作资源等都是企业成功的必要元素,但这些要素不应放入商业模式的理论框架之中,否则商业模式就会无所不包,反而失去了商业模式“锐利锋芒”:企业收入的实现逻辑。

我们认为,企业实现收入的逻辑是驱动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企业发展各阶段都是最核心的要素,对这个问题产生是清醒认识还是误判,才是企业胜败的转折点。而企业管理、治理结构和营销管理等在这个问题面前,都是优先级略后的运营要素。

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企业实现收入的逻辑,或精确地说,实现收入的战略及手段。将这个问题界定清楚,就是商业模式清晰化。企业的发展就是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通过及时调整企业的商业模式,推动企业达成收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