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壁垒这个东西,无论是经济学,还是管理学,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投资家,都非常关注,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有的称之为进入障碍,有的称之为竞争壁垒。有的称之为价值保护机制,有的称之为利润隔离机制。还有的称之为战略控制手段。投资大师巴菲特则称之为护城河。
无论说法是什么,但指的都是同一个东西,并且其目的、作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抵御竞争,保护利润。既然竞争壁垒是护城河,企业要设法越过护城河,然后把过河的桥拆掉,使它只对别人起到阻挡作用。本文题目,取名“经营企业要学会‘过河拆桥’”,即为此意。没有护城河的企业,再优异的业绩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2005年,谷歌公司投资5000万美元,收购安卓操作系统。手机操作系统和搜索引擎技术,本无甚关联,谷歌公司出于建立护城河或竞争壁垒的考虑,决定购买安卓操作系统。站在它当时的立场,它认为互联网未来的终端是手机,如果客户里手机安装的是他家的操作系统,自然会用他家的搜索引擎。如果安装的是别人的操作系统,自然会侵蚀他搜索引擎的领地。搜索引擎是它的势力范围,绝不容他人染指,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猎豹CEO傅盛说,未来大量公司的连接将是资本的连接,不是把地越圈越大,而是把自己越做越厚。傅盛举了腾讯做例子,“腾讯这五年和前十年风格完全不同。腾讯把核心业务做扎实,然后把边缘的地方用资本连接,而不是用人力和管控去连接。”腾讯的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建立护城河。做强自己,同时建立宽阔的护城河,是BAT等中国一线互联网企业的基本思路。
打起仗来,要会进攻,也要会防守。只有攻守兼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经营企业也是同样道理。只有发展意识、盈利意识,没有竞争意识、壁垒意识,极易陷入被动,甚至导致战略性崩溃。相反,成熟的企业家都有很强的竞争壁垒意识。
当当网创建于1999年,比京东早5年,曾在中国图书电商领域占绝对优势地位。2010年10月8日,当当网成功上市,被誉为“中国的亚马逊”。可当当并未保住先发优势地位,迅速掉队,现在已被挤出电商第一阵营。
当初,当当网以图书电商立网。员工多来自出版社,CEO李国庆也深谙图书产业链与定价规则。他们考虑的更多的是,卖一本书可以赚多少钱。为减少投入,当当坚持“有钱也不自建物流”。图书电商为当当贡献了大部分利润。
但这样做下去,你与竞争对手相比,有何优势可言呢?!?赚钱的美梦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竞争壁垒。没有竞争壁垒,再甜美的梦都做不长!
2011年,京东放出口号,“5年内不允许京东图书部门盈利”。他对京东图书的定位是,电子商务主动搜索消费频率最高的标准品。他们的考虑是,如果卖一本书亏损5 元钱,但可以带来一个有效注册用户,远低于通过营销获得一个用户的成本,这个生意就非常值了。
刘强东认为,“成本、效率、用户体验”,构成零售电商的三大竞争要点。只有在竞争要点上超越对手,才有优势可言。京东坚持自建线下物流,即便巨额亏损也不为所动。对上游供货、对下游物流仓储的一体化闭环对接,最终形成它垄断的护城河。当初导致巨亏的物流体系,如今已成为京东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之一。
当当网只有盈利意识,没有壁垒意识,很快被后来者追了上来。这个教训不能说不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