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制度、工具、模式,或者是一种应用型的理念,是怎么出现的?
它们是怎么被创造、设计出来的呢?
它们必然是在出现了一个问题,而且是极其具体的一个问题,面对着这个问题,无法越过这个问题时,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
比如超市发现温度计经常发生故障,这就造成了对冰箱、冷库温度测试的不准,因此,就制定了一个温度计的检查流程。不仅要每天检查冰箱温度,还要每周检查一次温度计的准确度。
如果这是一个大的调整,比如员工的工作时间的大幅度增加,那么这个新流程的建立就会涉及员工的工作安排的困难及人力成本的增加等难题。
怎么办呢?
增加人力?
优化原有的相关流程?
挤压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劳累程度(当然这就涉及人或企业的良心了)?
对比这个新流程解决的问题的价值与提高的成本之间的差异?
等等。
这就是一个新流程或制度的设计过程的相关思考。
这个流程一旦被设计出来,对于这个企业来说,必然是最恰当的、合理的、高效的、有效的。
一个引进的、复制的流程,能够如此恰当地解决本企业的问题吗?
这个流程考虑到了人力成本的增加,企业对成本的敏感程度、承受程度,企业的良知的程度,企业文化等因素吗?
一家企业的问题是它的问题,不是别的企业的问题。假设优秀的管理流程来自企业对自身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那么,它的流程再优秀,又怎能吻合其他企业的具体问题呢?
我们不是讨论流程、制度如何设计,而是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引进其他企业的管理流程、制度、理念、甚至是企业文化等,真的有效吗?
或者一个更深入的、更有挑战性的问题:真的有引进、模仿、复制外面的管理流程这件事情吗?
当然可以引进、模仿。
我们是说,引进后它们的效果如何?
即执行、履行的情况如何?
达到了它们应该达到的效果了吗?
这不是反对复制、引进。当然需要引进别人好的方法、流程、工具、制度等。而是在思考,为何不在解决问题中,自己去设计适合这个问题的流程、方法、工具呢?
为何轻易地就放弃自己解决问题和设计流程,而习惯性地引进他人的呢?
除了历史原因,即企业管理源自于西方,所以习惯了引进、学习,我们在心理上是否已经形成对外界,尤其是西方企业管理的依赖性了呢?
如果心理上依赖严重,那么我们就失去了创新的内在动力、机会,只有不断模仿下去了。
金钱建立的自信,不是真实的自信,那只是对心虚、惶恐、自卑的掩饰。比如金钱的自信、自豪往往体现在大肆购买奢侈品品牌,而不是体现在创建自己的奢侈品品牌上。满身奢侈品,一旦有人说“你素质低下”时,立即就恼羞成怒。不自信就这么暴露了。一个人要是真的自信,何须对外界的批评、指责、污蔑有如此激烈的反应呢?
自信,是内心的一种状态,它怎么可能会由外界的事物,如金钱而建立起来呢?真正的自信,透露着轻松、宽容、大度、清新、愉快、智慧、幽默、从容、谦虚、和气、友好、谦让的气息。
自信,才有创新的机会。然后,才有可能想到先自主解决问题。接下来,自己设计的流程、制度等也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
这里不是反对引进、复制外界的流程、制度等,也不是说引进、复制流程、制度的效果不好,而是在思考,为何我们轻易地放弃了自己解决问题,轻易地放弃了自己设计管理流程呢?
也在思考:引进、复制他人流程、制度是否真的存在着执行困难的问题(我们引进西方的管理流程、制度等确实有一个障碍,即我们需要深入到意识层次上进行变革。因为我们在平等、自由、尊重、人性化、诚实、对自私的控制,甚至对人生、灵魂的看法等上都存在巨大的差异)?
如果执行困难的问题的根由就在于引进、复制,自己设计流程就成了必须要做的事情。
那么,怎么自主解决问题,自主设计流程、制度,以及怎么建立起自主解决问题、设计流程的意识、自信和能力,就成为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探讨的主要目的就是把这个问题显化出来,使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否则,它很可能就一直淹没在我们的习惯性和懒的思考、功利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