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管理组织设计
行为管理是一项常态工作,既要有专职部门负责机制设计和统筹管理,也需要各级主官和文化工作者发挥日常管理的作用,同时联合人力资源部,把行为管理与人才管理结合起来,对一些重大事件的处理,还需要提请企业文化领导机构审议。综合以上所述,行为管理的组织可以参考图11-4。
图11-4 行为管理的组织设计
(2)各主体职责
1.企业文化领导机构
指导企业文化专职部门开展行为管理工作。
对企业文化专职部门、人力资源部、信息技术部等行为管理相关部门进行整体分工与协调。
对超出企业文化专职部门、人力资源部、信息技术部权限的重大事件的处理进行审议决策。
根据组织成员行为表现,对相关部门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必要时修订文化理念或管理政策。
2.企业文化专职(企业文化统筹管理)部门
设计行为管理机制,制定管理政策。
组织制定劳动态度考核标准、日常行为标准、萃取优秀经验。
组织协调人力资源部、信息技术部和各级干部开展行为记录、反馈、考核与奖惩。
根据行为管理情况,优化文化宣导和内化工作。
3.人力资源部
协助企业文化专职部门开展劳动态度考核,包括考核政策制定、行为信息记录、考核结果应用。
协助企业文化专职部门对正负向典型行为进行奖惩。
4.信息技术部
根据行为管理需求,建立信息系统,为行为信息记录、反馈和推广应用提供便捷支持。
5.部门主管
通过率先垂范、日常沟通和行为反馈,牵引部门员工主动践行公司的行为要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据企业文化专职部门和人力资源部政策要求,主导开展本部门的劳动态度考核工作。
在企业文化专职部门的统筹下,积极开展优秀经验萃取与推广应用工作。
借助典型事件强化公司文化理念。
6.文化工作者
在企业文化专职部门的指导下,协助部门主官在本部门开展劳动态度考核、优秀经验推广、日常行为管理和典型行为调查处理工作。
7.基层主管
通过率先垂范、日常沟通和行为反馈,牵引团队员工主动践行公司的行为要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据公司政策要求,开展劳动态度考核、优秀经验推广工作。